[发明专利]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及电池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64235.6 | 申请日: | 2017-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2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沈剑辉;刘进;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62;H01M4/131;H01M4/133;H01M4/134;H01M4/1391;H01M4/1393;H01M4/1395;H01M4/04;H01M10/0587;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锂离子 锂离子电池负极 活性复合材料 负极 导电剂 电池 负极活性材料 电导率 负极集流体 快速充放电 电池极片 电池内阻 电池循环 电解质盐 负极极片 活性物质 离子通道 粘结剂 极化 多维 涂覆 脱嵌 迁移 改进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该负极集流体表面的活性复合材料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复合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G-LiPFSI、PVDF和导电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G-LiPFSI、PVDF和导电剂的重量份数比为:96~98.4份、0.5~1份、1~2.5份和0.1~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为复合石墨、硅碳复合材料、硅合金和钛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G-LiPFSI是一种石墨烯表面接枝含氟磺酰基亚胺结构锂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氟磺酰基亚胺结构锂盐包含全氟双亚胺锂,通过氮烯化学共价键修饰法在石墨烯表面接枝氨基,再采用“从主链接枝法”的方式在氨基上缩合形成G-LiPFSI。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剂为乙炔黑、Super P、科琴黑、气相生长碳纤维或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流体为铜箔,具体为洁净的普通铜箔、涂覆有炭黑或碳纳米管或石墨烯的涂炭铜箔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步骤(1),采用热搅拌方式,先将G-LiPFSI和PVDF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得到粘结剂胶液;接着将导电剂和适量负极活性材料粉体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然后将粘结剂胶液加入混合料中恒温搅拌,调节混合浆料粘度,冷却至常温,得到负极浆料;
步骤(2),将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涂炭铜箔上,90~120℃烘干压实后,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
9.根据权利8要求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1)中恒温搅拌的温度为40~60℃,搅拌时间2.5~5小时;
所述的步骤(1)中将G-LiPFSI和PVDF溶于适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且在温度40~60℃条件下搅拌时间2~4小时,得到粘结剂胶液。
10.根据权利8要求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粘结剂胶液的质量浓度为2%~7%。
11.包含权利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用热搅拌方式,先将G-LiPFSI和PVDF溶于适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得到粘结剂胶液;接着将导电剂和适量负极活性材料粉体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然后将粘结剂胶液加入混合料中恒温搅拌,调节混合浆料粘度,冷却至常温,得到负极浆料;
步骤(2),将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涂炭铜箔上,90~120℃烘干压实后,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
步骤(3),将制得的负极片与所需的正极片、隔膜进行卷绕,注入适量电解液,封口,制得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42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