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戴式智能脉诊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3926.4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8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忠全;齐向华;杨何;张颖;郭思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忠全;齐向华;重庆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重庆市巨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智能 脉诊仪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戴式智能脉诊仪,包括自适应腕带和测头组,自适应腕带可实现该脉诊仪稳定穿戴于左右手腕部,测头组由四个可独立运动的测头和纵向直线运动驱动单元组成,每个测头独立具备的两个直线运动驱动单元,可驱动各测头尖端沿X、Y、Z三个方向自动找准寸、关、尺及尺下位置,自动施加按压力并稳定监测记录不同压力刺激下的脉搏信号,按照“五带六区七层”的方法划分采集区域,实现“五部十二候”诊脉,有效解决了目前穿戴式脉诊仪采集稳定性差、采集区域无法找准及无法细化分层施压等问题,适用于人体关键生理信息的监测和重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诊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戴式智能脉诊仪。
背景技术
脉搏信号能够反映丰富的生理病理信息,传统中医脉诊主要通过手指按压手臂寸口面,对“寸”、“关”、“尺”三个区域施加“浮”、“中”、“沉”三种按压力采集脉搏信号,具有快捷无创等特点。但传统脉诊理论主要建立在医师的主观感觉和经验上,缺乏客观数据支撑,严重阻碍了中医脉诊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外学者开展脉诊客观化研究。随着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脉诊仪的研制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特别是穿戴式脉诊仪具备实时监测脉搏信号的优势,成为近年来脉诊仪研究领域的热点。
专利CN106264472A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柔性压力传感器的脉诊仪,采用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制作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贴合于人手腕部处,通过气囊气泵加压装置进行脉搏信号采集,该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体积小,但是缺乏对寸、关、尺各部的定位,并且空气具有可压缩性,气囊气泵加压方式精度较低,难以保证采集时脉搏信号的完整性、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又如韩国尚志大学Sang-Suk Lee等人在“A New Measurement Method of aRadial Pulse Wave Using Multiple Hall Array Devices”论文中提出了利用阵列式霍尔传感器采集脉搏信号,该装置基于霍尔效应,在与皮肤接触的基底上涂抹一层磁粉,通过腕带佩戴方式将其脉诊仪固定在桡动脉上方,脉搏的跳动带动磁粉上下振动,改变磁场大小,霍尔传感器感受磁场变化,进而描绘出脉搏波形。该装置有效提升采集脉搏信号的灵敏度,但仍缺少对寸、关、尺等位置的定位和施压机构。
实用新型CN206473309U涉及的一种全自动便携式脉诊仪,通过可穿戴柔性腕带佩戴在人手腕部处,加压装置根据压力反馈自动调节切脉压力,获得二维脉搏波图。但是该仪器通过柔性腕带环绕手臂一周直接佩戴于手腕处,腕带容易压迫桡动脉,会对脉搏信号的获取产生干扰;并且,腕带上未设置压紧单元,易受手臂运动等干扰因素导致采集区域偏移。另外,由于缺少自动定位找准机构,该脉诊仪每次穿戴完成后都需要参考脉搏信号手动调整脉搏传感器位置,难以保证采集过程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寸、关、尺等位置进行精准定位与施压的穿戴式智能脉诊仪,以解决现有设备在采集过程中存在的可重复性、可再现性和稳定性难以实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戴式智能脉诊仪,包括自适应腕带以及至少由四个测头组成的测头组;
所述自适应腕带主要由依次相连并形成开口环结构的上压紧结构、腕带支架、侧压紧臂以及内压紧臂组成;所述上压紧结构包括其上设有燕尾槽的连接体以及通过燕尾槽卡嵌在连接体上的压紧块,所述连接体与压紧块之间连有拉簧;所述腕带支架为L型结构,所述连接体设置在腕带支架的上部侧壁端头处;所述侧压紧臂与内压紧臂均为弧形板,侧压紧臂一端通过扭簧关节与腕带支架的下部侧壁端头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扭簧关节与内压紧臂一端头相连接;所述压紧块与侧压紧臂相对设置以对应卡嵌在手臂的桡骨侧与尺骨侧;
所述自适应腕带上还设有尺骨茎突顶点定位板;所述腕带支架上设有插口槽,所述尺骨茎突顶点定位板可拆卸安装在腕带支架的插口槽中,所述尺骨茎突顶点定位板上设有用以套住尺骨茎突的半球形凹槽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忠全;齐向华;重庆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重庆市巨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黄忠全;齐向华;重庆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重庆市巨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39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孕晚期孕妇的远程监测护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医疗查询交互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