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屏幕亮灭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3502.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6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孟勇靖;谢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财富之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明日今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43 | 代理人: | 王杰辉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新***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屏幕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控制屏幕亮灭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越来越普及。用户一般通过在屏幕上进行操作从而来控制手机,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屏幕上的虚拟接听键接收其它用户的来电。由于智能手机的屏幕在用户接听来电时不会很快息屏,所以容易导致用户的脸部触碰到屏幕上的其他虚拟按键,误触到其他虚拟按键可能影响到正常的通话。因此在通话过程中,当人脸在靠近终端设备的屏幕时,终端设备控制屏幕自动息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控制屏幕亮灭的方法及装置,旨在使得当人脸在靠近终端设备的屏幕时,终端设备能控制屏幕自动息屏。
本发明提出的控制屏幕亮灭的方法,包括:
判断通话功能是否开启;
若所述通话功能开启,则判断人脸靠近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一条件;
若所述人脸靠近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达到所述预设的第一条件,则控制所述屏幕息屏。
进一步地,在位于所述屏幕表面的位置处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判断人脸靠近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一条件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第二距离检测信号;所述第二距离检测信号为所述第一距离检测信号遇人脸后反射的信号,所述第一距离检测信号为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发射的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距离检测信号的强度计算所述屏幕与人脸的距离;
判断当前计算得到的所述屏幕与人脸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
若所述屏幕与人脸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则判定人脸靠近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达到预设的第一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人脸靠近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一条件的步骤包括:
判断屏幕接收到的外部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光照强度的区域占比是否达到预设值;
若所述区域占比达到预设值,则判定人脸靠近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达到预设的第一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的屏幕息屏的步骤之后包括:
判断人脸远离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二条件;
若所述人脸远离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达到所述预设的第二条件,则控制所述屏幕亮屏。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通话功能是否开启的步骤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接听指令或者拨打指令;
若是,则判定通话功能开启。
本发明提出一种控制屏幕亮灭的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通话功能是否开启;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通话功能开启时,则判断人脸靠近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一条件;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当人脸靠近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达到预设的第一条件时,则控制所述屏幕息屏。
进一步地,在位于所述屏幕表面的位置处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第一执行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的第二距离检测信号;所述第二距离检测信号为所述第一距离检测信号遇人脸后反射的信号,所述第一距离检测信号为从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发射的信号;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距离检测信号的强度计算所述屏幕与人脸的距离;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计算得到的所述屏幕与人脸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值;
第一判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屏幕与人脸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值时,则判定人脸靠近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达到预设的第一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执行单元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屏幕接收到的外部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光照强度的区域占比是否达到预设值;
第二判定模块,用于当屏幕接收到的外部光照强度低于预设的光照强度的区域占比达到预设值时,则判定人脸靠近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达到预设的第一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屏幕亮灭的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人脸远离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二条件;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当人脸远离屏幕时产生的人脸信号达到预设的第二条件时,则控制所述屏幕亮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接听指令或者拨打指令;
第三判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接听指令或者拨打指令时,则判定通话功能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财富之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财富之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35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