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超声波检测功能的模具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3333.8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7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夏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朗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6 | 分类号: | B29C45/76;B29C45/26;B29C45/23;B29C45/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刘燕娇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模座 下模座 超声波检测 流道 模具 控制流体 超声波传感器 连通型腔 模具内部 模具外层 实时图像 隔热层 注入量 耐热 穿出 阀门 加装 合格率 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超声波检测功能的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型腔和检测机构,所述下模座上方设置有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一侧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设置有型腔;所述上模座内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一端连通型腔,所述流道另一端于上模座顶端穿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带有超声波检测功能的模具工作方法。其通过使用超声波传感器获得模具内部实时图像,使得工作人员的操作更加及时和准确,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质量;同时,其加装了可以控制流体流速的阀门,能够精准的控制流体的注入时间和注入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其在模具外层铺设了隔热层,以保护不耐热的检测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超声波检测功能的模具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国外注塑机业起步较早,掌握了先进的注塑机相关技术,在大型注塑机、专用注塑机和精密注塑机具有先发优势。但是中国的注塑机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精密注塑机控制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上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不论是在管理水平、产品品种、技术水平、产品档次以及应用高新技术等方面,都在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随着德国首先提出工业4.0国家战略以及我国市场对于注塑机产品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国内注塑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正在自主创新中不断提高。但面对市场日益太高的需求和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必须在成本不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产品的质量。由于注塑机的注塑过程是在封闭的模具内部进行的,无法使用肉眼对注塑状态进行观察,成品最终的成型形状只能依靠运气决定,不能人为控制成品的质量,会产生大量的不合格品,非常影响生产的进度和产品的质量。因此,一款可以监控内部注塑过程的注塑模具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的模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现在的模具大多不能对模具内部的注塑过程进行监控,不能实时监控注塑成型过程,不能及时确认不合格产品,浪费生产时间,工作效率低,制成的产品合格率低。
2、现在的模具大多不具备对注塑速度的控制,不能根据需求加快或者减慢注塑速度。
3、现在的模具大多不具备隔热垫,模具表面温度高,不适合在模具上安装精密结构,容易对工人造成烫伤。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超声波检测功能的模具及其工作方法,其通过使用超声波传感器获得模具内部实时图像,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获得注塑的实时状态,使得工作人员的操作更加及时和准确,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质量;同时,其加装了可以控制流体流速的阀门,能够精准的控制流体的注入时间和注入量,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其在模具外层铺设了隔热层,以保护不耐热的检测机构。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超声波检测功能的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型腔和检测机构,所述下模座上方设置有上模座,所述下模座一侧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型腔;所述上模座内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一端连通型腔,所述流道另一端于上模座顶端穿出。
本发明中所述模具的设置,其通过检测机构检测模具内部的注塑过程,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进行操作的参考信息,使得工作人员的操作更加及时和精准,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中所述的检测机构包括超声波发生机构、超声波接收机构和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于上模座上,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超声波发生机构和超声波接收机构,所述超声波发生机构设置于通槽中央,所述超声波发生机构四周设置有超声波接收机构。
本发明中所述检测机构的设置,其通过声波遇物反射的原理,利用超声波将注塑模具内部的图像反映出来提供给操作人员,从而为操作人员提供参考,以保证注塑过程的准确操作,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获得的超声波图像还能够反应出注塑件的瑕疵,能够及时确认不良品并及时处理,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朗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太仓朗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33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