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型散热模块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63208.7 | 申请日: | 2017-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4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黄世霖;吴定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章侃铱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结构 第二流体 第一流体 室内 薄型散热模块 第一板 热传递 板体 传递方式 第二腔室 第一腔室 互不连通 密闭 扩散 辐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型散热模块,其包括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一第一多孔结构、一第二多孔结构、一第一流体以及一第二流体。第二板体与该第一板体结合形成互不连通且各自密闭的至少一第一腔室及至少一第二腔室。第一多孔结构设于该第一腔室内。第二多孔结构设于该第二腔室内。第一流体设于该第一腔室内,该第一流体以辐射扩散方式进行热传递动作。第二流体设于该第二腔室内,该第二流体以头尾循环传递方式进行热传递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型散热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均热以及热管功能的薄型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薄型均热板提供被动均温的效果,薄型热管提供主动散热的效果。若欲同时取得两者的效果,必须将薄型热管叠合薄型均热板。然而,以此方式组合而成的散热结构,其厚度较厚,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薄型散热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为了欲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薄型散热模块,其包括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一第一多孔结构、一第二多孔结构、一第一流体以及一第二流体。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结合形成互不连通且各自密闭的至少一第一腔室及至少一第二腔室。第一多孔结构设于该第一腔室内。第二多孔结构设于该第二腔室内。第一流体设于该第一腔室内,该第一流体以辐射扩散方式进行热传递动作。第二流体设于该第二腔室内,该第二流体以头尾循环传递方式进行热传递动作。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腔室与该第二腔室的数量和为3或3以上的正整数。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腔室与该第二腔室的数量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腔室与该第二腔室的高度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腔室与该第二腔室的壁厚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形成有至少一贯穿孔、未贯穿孔或突出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腔室或该第二腔室外侧设有一主动散热装置。
在一实施例中,该主动散热装置为风扇。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薄型散热模块,其包括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至少一墙体、一第一多孔结构、一第二多孔结构、一第一流体以及一第二流体。第二板体,与该第一板体结合。该墙体同时与该第一板体及该第二板体连接,形成互不连通且各自密闭的至少一第一腔室及至少一第二腔室。第一多孔结构设于该第一腔室内。第二多孔结构设于该第二腔室内。第一流体设于该第一腔室内,该第一流体以辐射扩散方式进行热传递动作。第二流体设于该第二腔室内,该第二流体以头尾循环传递方式进行热传递动作。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薄型散热模块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同时提供主动散热以及被动均温的效果,可提升散热效率,并降低整体系统的厚度。此外,由于以单一第一板整合了热管及均热板结构,因此可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薄型散热模块的爆炸图。
图1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薄型散热模块于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2为图1A中的II-II方向的区域剖面图。
图3为图1A中的III-III方向的区域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薄型散热模块的使用情形。
图5A和图5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薄型散热模块。
图6A和图6B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薄型散热模块。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薄型散热模块
附图标记如下:
D1、D2、D3 薄型散热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32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热结构及带有该换热结构的换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路热管的上升管设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