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2913.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4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房智恒;邓星良;蒋江晨;彭庆国;熊张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1/22 | 分类号: | E21C41/22;E21F15/00;E21F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巢 采矿 战略 储油 联合 实现 方法 | ||
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矿体高程上划分开采中段,开采中段沿矿体走向划分成盘区,盘区划分成窄采场和宽采场;2)盘区的上部设有上部巷道,盘区的下部设有下部巷道;3)对盘区内的各采场进行开采:窄采场回采后进行充填,宽采场回采后架设储油管道,再进行充填;4)对盘区与盘区的交界处的窄采场进行开采;5)开采结束,在盘区上部布设输入油管,输入油管与储油管道的上部连接;在盘区下部布设输出油管,输出油管与储油管道的下部连接;6)从输入油管输入石油,储油管道储存石油,石油经输出油管进行输出,采矿与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本发明将矿山采空区变废为宝,减少了采矿成本和石油战略储存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矿山开采、石油战略储存的实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属于采矿、石油储存领域,适用于采矿、石油储存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矿产资源和石油均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而赖以生存的命脉,但是,矿产资源和石油均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对矿产资源来讲,如何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是矿山开采要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其次就是如何在保证采矿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开采成本。
对石油来讲,我国是一个石油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但却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石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重要的战略能源,我国已从“十五计划”开始明确提出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以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如果没有充足的石油储备,将会直接危及国家安全,国家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更是明确,我国将加快能源储运设施建设。石油储备通常有陆上储罐、海上储罐、地下储罐、地下洞库等多种方式,与地上油库相比,地下油库体现出造价低、安全性高、占地少等优势。
矿山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体积巨大,对矿山来讲是一大安全隐患,但如果回采过程中能够结合石油战略储备的思想,统筹规划,合理设计,将会变废为宝,不仅可以降低采矿和储油的成本,减少战略油库建设投资,而且还可实现矿山绿色开采、绿色储油的目标。
目前国内将采矿过程中形成的采空区作为石油战略储备空间的技术研究还较少,主要的原因是地下矿山形成的采空区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较难控制,将采空区直接作为战略储油空间用于储存石油,将会使油水混合,降低了石油的品质,同时也污染了周边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国内多数金属矿山开采的实际特点,本发明提出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的方法,该方法既可降低采矿成本和石油战略储存投资,减少石油战略储存管理维护费用,又可减少石油储存对地下环境污染,实现矿山安全开采的同时,将采空区变废为宝,绿色开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
一种蜂巢式采矿和战略储油联合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矿体高程上将矿体划分成开采中段,开采中段沿矿体走向划分成盘区,盘区沿矿体走向划分成窄采场和宽采场;
2)盘区的上部设有上部巷道,盘区的下部设有下部巷道;
3)对盘区内的各采场进行开采:
首先回采盘区内的窄采场,回采后用第一充填料浆对窄采场的采空区进行充填;待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回采盘区内的宽采场,回采后在宽采场形成的采空区内架设储油管道,然后用第二充填料浆充填宽采场的采空区,将储油管道包裹在第二充填料浆内;
4)在盘区与盘区的交界处设置窄采场,对盘区与盘区交界处的窄采场进行开采,首先回采位于两侧的窄采场,回采后用第一充填料浆对两侧窄采场形成的采空区进行充填;待第一充填料浆形成的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回采位于中间的窄采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2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