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材层组微通孔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2390.4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2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冯忠;吴少晖;陈俭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H05K3/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天星;彭成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通孔 电镀 板材层 沉铜 盲孔 填孔 加工 机械钻孔 拉裂 镭射 铜柱 压合 增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材层组微通孔加工方法,包括机械钻孔步骤、UV镭射步骤、沉铜步骤、电镀步骤、填孔步骤和增层压合步骤。本发明的加工方法通过UV钻微通孔代替叠盲孔,微通孔经沉铜‑电镀‑填孔工艺后,形成铜柱,可避免叠盲孔底部拉裂缺陷,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方法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密度PCB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材层组微通孔加工方法。
背景方法
在高密度PCB制造领域,通过盲孔堆叠,实现不同层之间形成电气连接,由于CO2镭射机只能用来加工单一介质,无法钻穿铜面,每压合一次后,需要使用镭射钻一次盲孔,再通过沉铜、电镀、填孔达到互联;当高密度PCB为4层板时,需钻3次孔才能形成任意层互联,当高密度PCB为6层板时,需钻5次孔才能形成任意层互联;目前,Anylayer HDI通过盲孔堆叠实现任意层互连,加工过程盲孔孔底可能残留胶渣,或者盲孔底部异物污染,在装配过程中板材应力释放,盲孔底部基铜与电镀铜层之间出现分离。以10层Anylayer产品为例:第一次压合后成为4层板,L0407盲孔加工时,由于镭射钻孔属于高斯光,盲孔下孔径小于上孔径,07层盲孔下孔径与L05层盲孔下孔径堆叠,此处接触面积小。在装配过程中,板材受热应力释放时,应力主要集中在此处。参照图3,产品容易产生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层组微通孔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通过UV钻微通孔代替叠盲孔,微通孔经沉铜-电镀-填孔工艺后,形成铜柱,可避免叠盲孔底部拉裂缺陷,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方法方案实现:
一种板材层组微通孔加工方法,包括,
机械钻孔步骤:板材层组开料叠加后,进行机械钻孔,在板材层组的边角钻出定位孔;
UV镭射步骤:以定位孔为靶标,设定UV钻通孔参数,将聚焦点聚集在板材层组上,以螺旋向外的路径加工出微通孔;
沉铜步骤:使微通孔的孔壁导通,在微通孔的孔壁表面沉积一层铜层;
电镀步骤:利用复杂波形脉冲整流机,在微通孔内形成搭桥,微通孔的两端形成两个盲孔;
填孔步骤:将微通孔两端形成的盲孔完全填满铜,并且微通孔的孔口表面平整形成铜柱,实现一次成孔电气连接;
增层压合步骤:将板材层组压合后,即可。这也为实现新的层间电气连接提供基础。
进一步地,机械钻孔步骤中,定位孔的孔径为3.175mm。
进一步地,板材层组包括N块板材,N=2n,n为自然数。
进一步地,当板材层组为2层板时,UV钻通孔参数中,能量为30KHZ,频率为5W,聚焦点为板材层组的板面,叠刀量为50%,枪数为10。
进一步地,当板材层组为4层板时,UV钻通孔参数中,能量为30KHZ,频率为5W,聚焦点为板材层组的板面和板底,叠刀量为50%,枪数为15。
进一步地,当板材层组为6层板时,UV钻通孔参数中,能量为40KHZ,频率为5W,聚焦点为板材层组的板面、板中和板底,叠刀量为60%,枪数为20。
进一步地,当板材层组为8层板时,UV钻通孔参数中,能量为40KHZ,频率为5W,聚焦点为板材层组的板面、两层板中和板底,叠刀量为60%,枪数为30。
进一步地,UV镭射步骤中,微通孔的孔径为50-100μm。
进一步地,UV镭射步骤与沉铜步骤之间还包括光学扫描步骤,光学扫描步骤具体为,微通孔加工后,自动光学扫描检查孔型,检查有无多孔、少孔或孔型不良。
进一步地,沉铜步骤中,铜层的厚度为0.2-0.8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美维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23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PCB板、智能卡及其封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薄板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