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2256.4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5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千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铜梁区恒生俊宇铸造厂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 |
代理公司: | 11246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柯 |
地址: | 40256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床 加工 辅助 装置 缠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包括转轴、绕盘和伺服电机;所述绕盘为圆锥状;所述绕盘的圆锥度不小于3;所述绕盘外套在转轴上;所述绕盘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不低于绕盘半径的一半;所述绕盘的底面上设有可将凹槽开口密封的补缺装置;所述伺服电机与转轴连接。本发明可以将带状废屑进行缠绕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机床加工变得十分的普遍,而且大多采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数控机床有着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在加工的过程中,在加工刀具的转动下,被加工件会产生大量的废屑。
在对易切削钢钢种进行加工的时候,废屑会在高频率的震动下成为粉末,不会划伤加工件外表面。但是在对韧性材料进行加工的时候,采用单刀进行切割或者转孔的时废屑会成带状,且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越来越长,加大了划伤已经切削加工好的零件表面的可能性,容易造成工件的报废。而且还可能出现带状废屑缠绕到加工刀具上,对加工造成影响。
所以需要一个可以将带状废屑给回收的装置,回收装置在回收的时候首先需要将带状废屑给固定住才能采取其他手段将带状废屑给回收。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可以将带状废屑进行缠绕回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包括转轴、绕盘和伺服电机;
所述绕盘为圆锥状;所述绕盘的圆锥度不小于3;所述绕盘外套在转轴上;所述绕盘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不低于绕盘半径的一半;所述绕盘的底面上设有可将凹槽开口密封的补缺装置;所述伺服电机与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补缺装置包括补板和第一气缸;
所述补板为壳形;所述补板的外凸面与绕盘的圆锥面同向;所述第一气缸的两端分别与补板的内凹和转轴连接;当补板将凹槽上端补平后,补板的上端面与绕盘的边缘平滑过渡,补板的外凸面与绕盘的圆锥面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补板包括外层、内层和填充层;所述填充层位于内层和外层之间,所述填充层内设有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多个;每个所述凹槽都设有补缺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包括内管、外管、连接座、支板和第二气缸;所述外管外套在内管外表面;所述外管上设有若干沿外管长度方向的条形通孔;所述绕盘滑动的外套在外管的外表面上,若干所述连接座的一端穿过条形通孔与内管固接,另一端与绕盘固接;
所述内管与伺服电机固接;所述支板与伺服电机的转轴固接;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支板上,第二气缸的活动端与外管的端面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上设有螺纹状凹槽;所述螺纹状凹槽的深度不低于0.5厘米;各所述螺纹状凹槽的间距不超过1厘米。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绕盘上的凹槽可以将带状废屑卡住,方便将带状废屑固定到转轴上;固定后通过补缺装置将缺口补上,实现在绕盘随转轴转动的时候不会将带状废屑卡在绕盘上。通过将绕盘设置为圆锥度不小于3实现将带状废屑引导到转轴上进行回收。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机床加工辅助装置的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铜梁区恒生俊宇铸造厂,未经重庆市铜梁区恒生俊宇铸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2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