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控制方法、系统及化学发光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2165.0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5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汤俊辉;邱小明;吴锦洪;胡毅;李江;刘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生启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学 发光 检测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控制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化学发光检测仪上的各个反应容器的测试项目信息;分别判断缓冲盘机构上的第一反应容器与反应盘机构上的各个第二反应容器是否将在同一时间段内执行同一目标操作;分别判断缓冲盘机构上的第一反应容器与清洗装置上的各个第三反应容器是否将在同一时间段内执行同一目标操作;若第一反应容器与一个以上的第二反应容器和/或一个以上的第三反应容器,将在同一时间段内执行同一目标操作,则延迟执行将第一反应容器从缓冲盘机构转移至反应盘机构的操作。本发明的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控制方法、系统及化学发光检测仪,解决检测过程中的资源调用冲突,提高该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控制方法、系统及化学发光检测仪。
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是将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和发光反应所结合的一种体外检测分析技术,它以免疫学理论为基础,以发光标记物为示踪信号,通过收集光信号来检测多种标志物,具有灵敏度高、非特异性吸附低、准确率高的优势。随着生物医药设备的高速发展,实现化学发光检测仪的全自动化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化学发光检测仪主要包括反应杯加载装置、分注装置、试剂存储装置、温育反应装置、清洗装置、测量装置等等,其中,分注装置、试剂存储装置、清洗装置以及测量装置等设置在温育反应装置的周侧,且在温育反应装置的周侧设置有与分注装置、试剂存储装置以及清洗装置等对应的反应工位。当温育反应装置带动其上装载的反应杯转动至各个反应工位时,该反应工位对应的装置可以动作并完成相应的操作。在同一时刻,当两个以上的反应杯需要执行相同的操作时,例如,两个反应杯均需要使用同一试剂针进行加试剂操作,则会出现资源调用冲突,甚至会导致仪器锁死,从而会影响仪器的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控制方法、系统及化学发光检测仪,能够解决检测过程中的资源调用冲突,提高该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检测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化学发光检测仪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化学发光检测仪上的各个反应容器的测试项目信息,其中,所述测试项目信息包括所述反应容器所需执行的多个目标操作及完成各个所述目标操作所需的操作时间;
根据各个所述反应容器的测试项目信息,分别判断缓冲盘机构上的第一反应容器与反应盘机构上的各个第二反应容器是否将在同一时间段内执行同一目标操作;
根据各个所述反应容器的测试项目信息,分别判断缓冲盘机构上的第一反应容器与清洗装置上的各个第三反应容器是否将在同一时间段内执行同一目标操作;
若所述第一反应容器与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反应容器和/或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三反应容器,将在同一时间段内执行同一目标操作,则延迟执行将所述第一反应容器从所述缓冲盘机构转移至所述反应盘机构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各个所述反应容器的测试项目信息,分别判断缓冲盘机构上的第一反应容器与反应盘机构上的各个第二反应容器是否将在同一时间段内执行同一目标操作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反应容器的测试项目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反应容器从当前位置运动至与当前目标操作对应位置的第一操作时间;
分别根据各个所述第二反应容器的测试项目信息,获得各个所述第二反应容器从当前位置运动至所述当前目标操作对应位置的第二操作时间;
若所述第一操作时间与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反应容器对应的所述第二操作时间的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间内,则判定所述第一反应容器与所述第二反应容器将在同一时间段内执行同一目标操作;
其中,所述预设时间为完成所述当前目标操作所需的操作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21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