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桐子矮化树形整形修剪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461188.X | 申请日: | 2017-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4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耀兵;刘汉蓁;郑小江;石开明;董静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民族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 地址: | 445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桐子 矮化 树形 整形 修剪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树木整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山桐子矮化树形整形修剪方法,通过山桐子四年整形修剪树形培育,采取低位定干、中心干刻伤、三层培养、弯枝封顶;主枝共三层,第二层和第一层间距60cm至80cm,第三层与第二层间距40至60cm,全株主枝7个,侧枝12至18个。本发明采取低位定干、中心干刻伤、三层培养、弯枝封顶,可使山桐子天然高大乔木树高维持在3.5m以下,主枝共三层,第二层和第一层间距60cm至80cm,第三层与第二层间距40至60cm,全株主枝7个,侧枝12至18个,相对树形矮化,层性明显,树体骨架牢固,果实负荷力高,通风透光,产量高,品质好,可在生产中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树木整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桐子矮化树形整形修剪方法。
背景技术
山桐子矮化树形研究目前在全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关于山桐子矮化树形的研究成果。目前,山桐子人工栽培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湖北,树形为天然树形,在野生山桐子树形基础上适当修剪。这种天然树形,幼树未作定干处理,结果后对中心干未作截干处理,山桐子属大风子科山桐子属高达乔木,顶端优势明显,导致山桐子树体结构内堂空虚,立体结果量不足,产量下降,容易形成高大树形,使山桐子果实采摘困难。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山桐子树体结构内堂空虚,立体结果量不足,产量下降,树形高大,山桐子果实采摘困难。
技术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的原因:山桐子顶端优势特别明显,导致枝条基部容易形成潜伏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树体高大,内堂空虚。实践中,一般通过短截促发基部枝条潜伏芽萌发达到降低树高和增加枝量的目的,但过度短截,会使树体生长过旺,冠幅缩小,产量降低,结果年限延迟,不能有效解决山桐子既能提早结果,又有一定树冠结果面积和树体矮化的目的。
技术问题解决的关键难度:控制顶端优势、增加枝条基部枝条数量。从而使树体矮化、内膛枝量充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桐子矮化树形整形修剪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山桐子矮化树形整形修剪方法,所述山桐子矮化树形整形修剪方法通过山桐子四年整形修剪树形培育,采取低位定干、中心干刻伤、三层培养、弯枝封顶。过低位定干,在幼苗时就去除了山桐子顶芽,延缓了顶端优势,降低了树高;通过中心干刻伤,刺激了潜伏芽萌发,使供选择的主枝数目增加,且降低了各层主枝的层次高度;通过三层培养,使树体层次分明,通风透光,果实负载能力提高,骨架牢固;通过弯枝封顶,去除顶端优势,控制树高。最后的树形规格为主枝共三层,第二层和第一层间距60cm至80cm,第三层与第二层间距40至60cm,全株主枝7个,侧枝12至18个,山桐子树体高度在3.5m以下。相对于山桐子天然树形,带来的技术效果为形成山桐子树体矮化、骨架牢固、树冠内外立体结果、通风透光、层次明显的矮化树形。
进一步,所述山桐子矮化树形整形修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当11月下旬山桐子完全进入休眠,叶片全部脱落后,选择一年生苗地径0.8cm以上、高度80cm至100cm优质壮苗定植,在60cm高度去除顶芽定干;
步骤二,第二年,山桐子萌芽发枝后保留顶芽下第一生长旺盛的侧枝作为顶端带头延长枝,呈直立状态;选择3个空间分布均匀的侧枝作第一层主枝,并在当年及第二年每个主枝上选留2至3个侧枝;
步骤三,降低山桐子第二层和第一层层间距;第二年中心直立带头枝不作任何处理;
步骤四,栽植第三年春季,山桐子芽萌发前7至10天,对中心直立带头枝进行刻伤;当年选择3个空间分布均匀的侧枝作第二层主枝,第二层主枝与第一层主枝间距60cm至80cm,第二层主枝保留2个,并在每个主枝上选留2至3个侧枝;其余多余枝条可在冬季短截或长放作抚养枝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民族学院,未经湖北民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11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