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自学习智能控制学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61150.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1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刚;廖开明;蔡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19/00 | 分类号: | G09B19/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互联网 自学习 智能 控制 学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学习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自学习智能控制学习系统。
背景技术
学习是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渐加大加深,现在,几乎每个领域、每个人都离不开计算机和互联网。其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应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是便捷的学习途径之一。当前,互联网能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及方法,但是,目前缺少利用互联网对学习人员进行管理和提升的有效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适应学习人员当前水平和能力的基于互联网的自学习智能控制学习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自学习智能控制学习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包括用户注册模块、自学习模块、学习进度显示模块、学习提醒模块。
用户注册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基本信息注册获得用户名,成为本系统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名是用户使用本系统后续一切操作的唯一依据,基本信息至少包括用户的手机号和/或微信号。
自学习模块,包括课程设置模块、进度设置模块、测试模块。
所述课程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提交的学习需求而相应设置的学习课程。
进度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提交的每日学习时长和课程总时长由系统自动设置每日学习进度。
测试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提交的测试需求,提供与用户学习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测试题,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课程设置模块,课程设置模块根据用户测试结果为用户重新选择与用户水平匹配的学习内容。
学习进度显示模块,通过进度条的形式,在用户终端显示当前用户的学习进度,并提示进度正常、超前和滞后的状态;
学习提醒模块,每日将用户应学习的进度通过用户终端提醒用户,在当日有滞后的学习进度时,除了通过用户终端提醒用户之外,还通过用户注册的微信或手机短信提醒用户。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学习辅助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本发明具有学习提醒模块,且学习提醒模块可以通过微信或手机号直接提醒用户学习,结合现代人大量使用的微信和手机,从而能够有效提醒用户学习;
2、本发明通过自学习模块,根据用户的测试水平,选择符合用户实际水平的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3、本发明可以督促用户执行学习进度,为用户提供学习进度的提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自学习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2所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学习辅助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和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包括用户注册模块、自学习模块、学习进度显示模块、学习提醒模块。
用户注册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的基本信息注册获得用户名,成为本系统的注册用户,注册用户名是用户使用本系统后续一切操作的唯一依据,基本信息至少包括用户的手机号和/或微信号。
自学习模块,包括课程设置模块、进度设置模块、测试模块。
所述课程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提交的学习内容而相应设置的学习课程。
具体学习内容,包括学习的书籍、或者学习的课程。学习的课程为网络课程,书籍为网络书籍。
进度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提交的每日学习时长和课程总时长由系统自动设置每日学习进度。
进度设置模块还可以根据用户端提交的需求设定学习日和休息日。
进一步的,学习时长还包括每日学习开始时间的设定。
测试模块用于根据用户端提交的测试需求,提供与用户学习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测试题,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课程设置模块,课程设置模块根据用户测试结果为用户重新选择与用户水平匹配的学习内容。
学习进度显示模块,通过进度条的形式,在用户终端显示当前用户的学习进度,并提示进度正常、超前和滞后的状态;
学习提醒模块,每日将用户应学习的进度通过用户终端提醒用户,在当日有滞后的学习进度时,除了通过用户终端提醒用户之外,还通过用户注册的微信或手机短信提醒用户。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未经甘肃广播电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11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牵引梁
- 下一篇:转辙机中的动、静接点组及转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