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动力滨河水生态保持净化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60270.0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7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冯子文;梁丽珍;郑宾国;李庆召;吴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世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张丽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滨河 水生 保持 净化 处理 系统 | ||
一种无动力滨河水生态保持净化处理系统,包括设于景观河道橡胶坝或液压坝上游河岸的横向引水槽,横向引水槽的入口处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格栅和闸阀,横向引水槽的末端垂直设有竖向引水槽,竖向引水槽的左侧壁为第一配水花墙,竖向引水槽的右侧壁为第二配水花墙,第一配水花墙和河道之间设有若干景观单元,每个景观单元的第一配水花墙和左侧壁的顶部分别设有若干第一溢流孔,第二配水花墙的右侧平行设有第三配水花墙,第二配水花墙和第三配水花墙之间形成碎石过滤带,碎石过滤带被分割成和景观单元相对应的碎石过滤单元,第三配水花墙的右侧设有若干和碎石过滤单元相对应的沉淀槽,引水槽、碎石过滤单元和沉淀槽的顶部铺设有防腐木栈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动力滨河水生态保持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工业化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生活质量、水准的提高,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各种各样的河道被纷纷改造,河底、河岸进行大范围的硬化、半硬化驳岸建设,滨河两侧地段进行园林绿化,道路、广场硬化,把整条河道打造成为一条条美丽的景观园林绿廊,大大提高了城市居住环境的景观效果,但是,与此同时,原有河道内的湿地、滩涂、水生动植物消失殆尽,严重影响了河道及两岸的生态平衡,河道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大大降低,即使在河道两岸建设拦污沟渠,没有点源污染物排入的景观河道内,也常常出现浑浊的水体景观和较差的水质。
根据我国景观河道的现状,两岸截污效果较好的景观河道内水体一般来自两个方面:1、上游河水。上游河水一般要流经若干村庄,农田等区域,由于现阶段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混乱,农业肥料、农药过量喷洒,流经这些区域的河道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BOD、氨氮、总磷、重金属为常见的超标因子。2、自然降雨。降雨时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道路、广场雨水,两岸绿化带吸收不完的雨水等,都需要进入河道,通过河道排至下游区域,此类污水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腐殖质等污染物质,进入河道后,很容易形成沉积淤泥,污染河道。基于以上两种水体来源,加上被破坏的河道水生态环境,美丽的景观绿廊中间,很快会出现一条不不合时宜的、浑浊的河流。
针对这种情况,目前研究人员对净化景观河道已经做出了一些研究,但现有的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利用水泵提升,将河水泵入较高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处理后回流至河道,由于河道水量巨大,水泵的提升耗能大,运行费用高,且在河岸建设大规模人工湿地,需占用耕地、住宅等用地,征地难,征地费用高,变相提高了建设费用。还有一些是河道原位生态修复,如生态浮床、生物强化等,但考虑到河水的水力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植物和细菌的生长和净化效果都会受到限制,且河道流速稍微增加,系统的生物培养就需要重新开始。还有一种是在河岸建设景观型多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这种方法在雨天时可以起到很好的截留面源污染进入河道的作用,但无雨时,起不到净化作用,且无法对河道内的水体进行净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恢复景观河道及两岸的水生态净化体系,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无动力滨河水生态保持净化处理系统,它不需要消耗电力,不需要在两岸征用大面积的耕地、住宅等用地,不需要复杂、高成本的运营维护,即可实现雨天处理汇入河道雨水,无雨天处理河道内水体的目的,且处理出水可达地表水III类以上水质标准。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世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盛世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602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