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抛载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9993.9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3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陈雄洲;聂晓敏;王伟;吕维乐;宋春明;熊童满;穆廷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李微微;仇蕾安 |
地址: | 443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雷 自动分离 控制器 平衡舱 武器 头压 夹具 控制器操作 操作规程 结构独立 结构组合 控制功能 控制释放 预定功能 工装 减小 下沉 紧凑 水深 贮存 装配 释放 灵活 | ||
1.一种抛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体(1)、安全保险模块、水压模块、电接插开关模块、压力传感器(7)以及控制电路板(4);
所述水压模块包括螺环(27)、水压杆(24)、横杆(14)、水压帽(25)以及水压膜(29);
横杆(14)固定安装于水压杆(24)上端,所述安全保险模块通过横杆(14)控制制约水压杆(24)在安全保险解除前保持不动,安全保险解除后,转块(13)不再制约横杆(14),解除对水压杆(24)的限制;水压杆(24)为圆柱形,中部设置有一圈法兰盘,下部从上至下设置有90°开口槽和180°开口槽;水压膜(29)内侧被所述水压帽(25)紧固在水压杆(24)的法兰盘上,水压膜(29)外侧被所述螺环(27)紧固在主基体(8)上,水压杆(24)下端通过主基体(8)的底部设置的开孔伸出主基体(8)外,由此,水压膜(29)与主基体(8)的底部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空间;
所述电接插开关模块包括开关推簧(30)、导杆(31)、内插头(32)、水压开关座(34)、水压随动块(35)以及外插座(40);
水压开关座(34)固定在主基体(8)的底端面,水压随动块(35)通过两根导杆(31)安装在水压开关座(34)上,并可沿着导杆(31)滑动;开关弹簧(30)一端抵在主基体(8)下端槽孔壁上,另一端抵在水压随动块(35)的挡片上;水压随动块(35)的内中心安装所述内插头(32),水压开关座(34)的另一侧安装外插座(40);水压随动块(35)的侧面上设置有自动拨杆(41),初始状态时,该自动拨杆(41)作用在水压杆(24)的90°开口槽上,水压随动块(35)由此压紧开关弹簧(30),内插头(32)与外插座(40)断开;
所述压力传感器(7)用来测量载荷的深度信息;所述控制电路板(4)在内插头(32)与外插座(40)接通后上电,通过接收压力传感器(7)测量的深度信息,与设定的分离深度信息进行比较,若判断发现载荷所处深度满足分离条件,则输出分离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险模块包括基体(9)、压板(11)和转块(12);所述基体(9)固定在所述主机体(8)的上端;压板(11)的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基体(9)上,其下表面设置有压钩;初始状态时,转块(12)通过转轴安装在基体(9)上,其一端作用在所述压钩的底面,另一端穿过水压杆(24)从下面作用到横杆(14)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抛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险模块还包括推块(18)、压板推簧(20)和推板(23);L形的推块(18)的垂直侧面抵在压板推簧(20)一端,压板推簧(20)另一端作用在基体(9)上,推块(18)的水平侧面固连推板(23)一端,推板(23)另一端作用到压板(11)的下端;所述推板(23)中部设有开口,所述水压杆(24)的上端穿过该开口,通过横杆(14)、转块(12)与所述压钩作用;初始状态时,压板推簧(20)处于压缩状态。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抛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压板(11)通过保险螺钉(16)固连在所述基体(9)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压帽(25)与水压膜(29)之间设置紫铜材料的垫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水压杆(24)下端伸入与主机体(8)底部开口的位置加工有О型密封槽,用于设置О型密封圈(3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压随动块(35)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手动拨杆(4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体(8)上端设有向外突起台阶和密封沟槽,用于与雷头压重或雷尾平衡舱连接并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0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999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升式海工装备下水方法及其下水系统
- 下一篇:核电站水下状态检查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