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磺焚烧后尾气钠法深度脱硫控碱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9486.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方乙琳;汪华林;沈其松;李剑平;吴文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畅环保设备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0/0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项丹 |
地址: | 2015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硫磺焚烧 深度脱硫 脱硫塔 钠法 方法和装置 脱硫塔本体 碱性液滴 旋流管 循环吸收剂 净化气体 空气混合 空气降温 上行气体 脱硫效果 雾化液滴 急冷段 喷淋区 旋流区 二氧化硫 多层 夹带 喷淋 下口 加热 吸收 上行 体内 | ||
本公开涉及硫磺焚烧后尾气钠法深度脱硫控碱的方法和装置,提供了一种硫磺焚烧后尾气钠法深度脱硫控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硫磺焚烧后尾气经空气降温后进入脱硫塔急冷段,然后通入脱硫塔本体中;(B)在脱硫塔本体中,尾气从下部进入脱硫塔喷淋区,循环吸收剂多层喷淋于上行气体,经反应吸收尾气中的大部分硫;(C)尾气夹带雾化液滴上行至脱硫塔旋流区,进入旋流管中,碱性液滴和未反应完全的二氧化硫实现进一步接触吸收以强化脱硫效果,碱性液滴从旋流管下口聚集滴下流回脱硫塔本体内;以及(D)步骤(C)中得到的净化气体和在步骤(A)中被加热的空气混合,共同排入大气。还提供了一种硫磺焚烧后尾气钠法深度脱硫控碱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烟气处理与环保领域,特别是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含硫酸性气,涉及一种脱硫分离装置,提供了一种硫磺焚烧后尾气钠法深度脱硫控碱方法,以实现尾气深度净化和碱液耗损控制,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具体地说,本公开涉及一种硫磺焚烧后尾气钠法深度脱硫控碱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硫磺回收装置的作用就是对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含有硫化氢的酸性气,采用适当的工艺方法回收硫磺,实现清洁生产,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降低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并同时满足产品质量要求,降低腐蚀,实现装置长周期安全生产等诸多方面要求。根据现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GB16297-1996),硫磺回收装置排放烟气中SO2浓度要求不大于960mg/nm3。近年来,国家环保法规对SO2的排放要求愈发严格,国家标准《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发布稿)中规定2015年7月1日起,新建硫磺装置及现有硫磺装置2017年7月1日之后,排放烟气中的SO2一般地区不大于400mg/nm3,特殊地区小于100mg/nm3,这些对脱硫装置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见的烟气脱硫法包括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海水烟气脱硫法、CFB-FGD法、氨法等方法。在炼油行业中,生产的酸性气体进入硫磺回收装置,经过克劳斯反应、加氢还原后进入急冷段冷却,急冷后的气体再进入尾气吸收塔脱除H2S,最后进入尾气焚烧炉焚烧,并经过烟气脱硫塔进行钠法吸收SO2后,最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是目前国内常见的烟气脱硫技术,但是其脱硫效率较低,吸收剂消耗量大,设备投资高,占地面积大,产物易堵塞、结垢。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4933231U公开了一种硫回收装置中烟气钠法脱硫单元,该装置包括烟气管道、急冷段、综合塔、酸液管道和碱液管道等,组成了脱硫装置,可使排放尾气中硫含量低于50mg/m3。该方法脱硫效率高,设备投资低,占地空间小,节能降耗效果好。但是该设备对于硫含量高及粉尘含量高的烟气,由于设备中碱液吸收剂与烟气接触的量及时间不足,脱硫不彻底。塔顶为除沫装置,气体脱去细小液滴及泡沫后排空,若除沫装置的效率降低,则该装置排出气体中夹带的细小碱液液滴无法有效除去,导致尾气二次污染。此外,气体夹带碱液也造成了碱液的浪费。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3648375U公开了一种FCC石油催化裂化装置的钠法脱硫系统,该装置包括急冷塔、主吸收塔,主吸收塔中有用于除去烟气中硫和粉尘的循环吸收系统,能有效低于FCC催化裂化跑漏催化剂的磨蚀,脱硫效率高,可靠性好,投资成本低,运行费用低廉,可靠性适应性好,脱硫效率达95%。主吸收塔和急冷塔中均为逆流式喷淋装置,经洗涤脱硫除雾后排空。本装置适用于FCC石油裂化催化装置的烟气脱硫,催化剂细粉主要去除在急冷塔中实现,脱硫在吸收塔的中下部和吸收剂反应。该装置方法简单,但是对于高含硫量烟气的脱硫效果不足,需要更进一步的处理。该装置缺乏处理气液两相分离装置,从而使得排出气体中夹带的细小碱液液滴无法有效除去,造成尾气中混杂碱性液滴,导致二次污染和碱液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畅环保设备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畅环保设备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94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活性激发剂
- 下一篇:一种倾斜自适应筛板海水脱硫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