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便食品油料包加工用油茶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8985.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4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家华;田金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佛子岭面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D9/007 | 分类号: | A23D9/007;A23D9/04;A23P10/3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张加宽 |
地址: | 2365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茶籽油 微胶囊 方便食品 麦芽糊精 油料包 制备 大豆分离蛋白 食用安全性 微胶囊技术 氧化稳定性 阿拉伯胶 泊洛沙姆 聚谷氨酸 酪朊酸钠 粒径分布 平均粒径 包埋率 冲调性 分散性 含油率 壳聚糖 色香味 原有的 壁材 减小 加工 替代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便食品油料包加工用油茶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涉及微胶囊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多聚谷氨酸‑泊洛沙姆作为壁材,替代已报道的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壳聚糖、阿拉伯胶、酪朊酸钠、麦芽糊精,在保证分散性、水溶性和食用安全性的基础上减小所制油茶籽油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范围,使其平均粒径在10μm左右,并且所制油茶籽油微胶囊的流动性、冲调性和氧化稳定性好,含油率达到35%以上,包埋率达到90%以上,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油茶籽油原有的色香味,防止氧化以及营养成分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胶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食品油料包加工用油茶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茶籽油,是由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油茶树的果仁炼制而成的植物油。油茶籽油色清味香,是我国传统的优质食用植物油,其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高达90%以上,其中油酸的含量达到80%以上,而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其他食用油低。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营养成分和理化性质等都与地中海橄榄油相似,被盛赞为“东方橄榄油”,长期食用有利于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肥胖等疾病。
微胶囊化是将固、液、气态物质包埋到微小、半透性或封闭的胶囊之中的技术。油脂经微胶囊化后成为固体,可改善油脂的可操作性,与外界不宜环境隔绝,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色香味,防止氧化以及营养成分破坏。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已成功地将大豆油、鱼油、玉米胚芽油、棕榈油等通过微胶囊转化形成高度流散性粉末油脂。而油茶籽油微胶囊已有报道利用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壳聚糖、阿拉伯胶等作为壁材,专利CN103431077A以酪朊酸钠和麦芽糊精作为壁材,使油茶籽油蛋白基微胶囊的含油率≥15%、包埋率≥85%。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茶籽油微胶囊的含油率和包埋率,本发明开发出一种新型壁材,经壁材包埋油茶籽油所制微胶囊具有优异的分散性、水溶性和使用安全性,粒径分布窄,流动性、冲调性和氧化稳定性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分散性、水溶性和食用安全性且粒径分布窄,流动性、冲调性和氧化稳定性好的方便食品油料包加工用油茶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方便食品油料包加工用油茶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壁材多聚谷氨酸-泊洛沙姆溶于20-25℃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得到溶液A;
(2)将溶液A加热至50-55℃保温搅拌,再加入芯材油茶籽油,于50-55℃保温混匀,得到溶液B;
(3)将溶液B转入高速剪切乳化机中,高速乳化5-30min,并在高压均质机中均质2次,得到乳化液C;
(4)将乳化液C送入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制成颗粒,即得油茶籽油微胶囊。
所述油茶籽油、多聚谷氨酸-泊洛沙姆的质量比为1:2-5。
一种方便食品油料包加工用油茶籽油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壁材多聚谷氨酸-泊洛沙姆溶于20-25℃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得到溶液A;
(2)将助剂PEG-40氢化蓖麻油溶于20-25℃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得到溶液B;
(3)将溶液B加入溶液A中,搅拌混匀,并加热至50-55℃保温搅拌,再加入芯材油茶籽油,于50-55℃保温混匀,得到溶液C;
(4)将溶液C转入高速剪切乳化机中,高速乳化5-30min,并在高压均质机中均质2次,得到乳化液D;
(5)将乳化液D送入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制成颗粒,即得油茶籽油微胶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佛子岭面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佛子岭面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89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香菇黑豆豆腐丸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酱卤风味复合调味油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