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脑键盘按键插座及含有该插座的键盘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8943.9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7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蓝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 | 分类号: | G06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25 天津市武清区下朱***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座 按键 电脑键盘按键 键盘 电路板连接 计算机配件 按键功能 按键结构 变化位置 个人习惯 键盘按键 键盘电路 键盘电脑 使用习惯 双手操作 插头 排布 电路 保留 制作 应用 | ||
电脑键盘按键插座及含有该插座的键盘,涉及计算机配件。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电脑键盘按键多、且排布较密集,仅仅适用于健全的双手操作,且按键功能不能根据使用者的个人习惯随意变化位置的缺陷。本发明所述的电脑键盘按键插座及含有该插座的键盘,保留了键盘电路基础,在按键和电路之间增加DC插孔,然后通过插头将按键与电路板连接,在实际应用时,将需要使用的按键与电路板连接,并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改变按键结构、形状及按键的组合,对按键进行合理的增减,从而达到适用于各种使用者使用的目的。本发明适用于键盘制作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配件,尤其涉及键盘插座及键盘。
背景技术
电脑键盘是把文字信息的控制信息输入电脑的通道,从英文打字机键盘演变而来的,当它最早出现在电脑上的时候,是以叫做“电传打字机”的部件的形象出现的。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显示器设计的成熟,电传打字机就逐渐退出了电脑的世界,而键盘则从计算机中摆脱出来成为了独立的设备。发展到今天,独立的键盘成为主流的设计。
现有键盘基本是按人的打字习惯来设计的,按键繁多,但是根据不同的使用领域,按键的使用频率也不同,因此剩余的按键显得多余,并且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同时现在很多网游的操作很复杂,一只手往往要经常接触20多个技能按键,由于游戏技能还有时间限制,经常按不到自己需要的按键不能得心应手,且按键不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而改变位置和组合。
另外,现有键盘的结构设计都是以“健全的双手”为使用对象而设计的,即:其键盘中按键的大小及排布均是以健全的双手为应用对象而设计的。但随着电脑的普及,几乎所有人都在应用电脑,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些人是单手操作、或者使用几根手指操作、或者使用脚来操作,这种情况下,现有键盘就不适用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电脑键盘按键多、且排布较密集,仅仅适用于健全的双手操作,且按键功能不能根据使用者的个人习惯随意变化位置的缺陷,现提供电脑键盘按键插座及含有该插座的键盘。
电脑键盘按键插座,它包括90个插孔,所述90个插孔呈9×10的矩阵形式排布,第一行的插孔从左至右依次为第1插孔、第2插孔、……、第10插孔,第二行的插孔从左至右依次为第11插孔、第12插孔、……、第20插孔,依次类推;其中:
第1、2、3、4、7、8、9、10、15、20、83、86和90插孔的一端同时连接键盘电路板的R1引脚;
第5、6、11、12、18、19、27、28、59、68、79、80、81和84插孔的一端同时连接键盘电路板的R2引脚;
第22、24、25、26、32、44、69、71、76和85插孔的一端同时连接键盘电路板的R3引脚;
第29、33、43、52、54、56、65、66、67、77、78和89插孔的一端同时连接键盘电路板的R4引脚;
第14、16、21、23、30、37、38、64、70和74插孔的一端同时连接键盘电路板的R5引脚;
第31、34、36、40、41、42、49、60、63和88插孔的一端同时连接键盘电路板的R6引脚;
第13、17、50、55、57、58、61、62、72和73插孔的一端同时连接键盘电路板的R7引脚;
第35、39、45、46、47、48、51、53、75、82和87插孔的一端同时连接键盘电路板的R8引脚;
第1、31、47、56、57、59和74插孔的另一端同时连接键盘电路板的B1引脚;
第2、11、49、53、54和58插孔的另一端同时连接键盘电路板的B2引脚;
第3、12、13、14、33、34和35插孔的另一端同时连接键盘电路板的B3引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蓝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蓝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89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