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6401C铝合金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8115.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0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和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8 | 分类号: | C22C21/08;C22C1/03;B22D11/16;B22D11/119;C25D3/5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洪珊珊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6401 铝合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具体涉及一种6401C铝合金,属于铝合金材料领域。本发明6401铝合金具体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Si:0.40%‑0.45%,Fe:0.015%‑0.025%,Cu≤0.010%,Mg:0.51%‑0.56%,Ti:0.005%‑0.014%,Re:0.010%‑0.020%,Sr:0.010%‑0.020%,其它杂质≤0.01%,余量为铝。本发明6401C铝合金通过合理配置铝合金成分,并通过特定的制备方法,使得到的6401C铝合金具有优良的外观,耐蚀性和抗高温开裂性。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具体涉及一种6401C铝合金,属于铝合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高档汽车厂家对光亮阳极氧化铝型材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铝型材光亮阳极氧化技术在市场上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将6401C合金用于光亮阳极氧化,其产品的阳极氧化膜与铝合金基体的结合力比电镀件更强、装饰效果更好,并且也无需消耗某些昂贵的金属材料。一般来讲,阳极氧化膜的“外观质量”、“耐蚀性能”及“抗高温开裂性能”,均与材料的组织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
6401铝合金直接用于光亮阳极氧化生产,产出的高光氧化铝饰件存在光泽度不稳定、色差、耐蚀性能差等问题,同时铝饰件的塑性及力学性能也不能满足宝马、奔驰等国外客户的需求,因此开发新的铝合金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光泽度稳定、无色差且耐蚀性能优异的6401C铝合金。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6401C铝合金,所述6401铝合金具体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Si:0.40%-0.45%,Fe:0.015%-0.025%,Cu≤0.010%,Mg:0.51%-0.56%,Ti:0.005%-0.014%,Re:0.010%-0.020%,Sr:0.010%-0.020%,其它杂质≤0.01%,余量为铝。
本发明6401C铝合金与6401系列铝合金相比,调整了铝合金中元素组成及含量,其中Si元素可以提高铝型材的耐腐蚀性能、而Cu元素的存在会降低铝型材的耐腐蚀性能,故我们通过、提高Si元素含量、降低Cu元素含量、来改善光阳极氧化铝饰件的耐腐蚀性能。
其次,在本发明6401C铝合金中,通过加入Mg,能使合金的铸态组织得到一定程度的细化,这是由于Mg与铝合金中的Si形成了Mg2Si相,该相沿着晶界呈不连续分布,Mg元素在α(Al)中较大的固溶度所引起的固溶强化作用,Mg2Si在基体中的弥散强化作用、热处理强化相的沉淀强化作用以及Mg元素富集于固液界面前沿所造成的成分过冷作用会细化α(Al)二次枝晶臂间距,这些因素加起来能提高铝合金基体的机械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6401C铝合金中,通过加入上述成分的Si,能够提高得到的6401C铝合金的耐蚀性能。Si能改善合金的铸造性能,与Al形成固溶体,提高合金的高温造型性,减少合金的收缩率,使制得的合金无裂纹倾向。
作为优选,本发明中Mg元素与Si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30):1。
本发明控制铝合金中Cu元素的含量,Cu含量的增加,能提高合金的流动性、抗拉强度和硬度,但会降低铝合金的耐蚀性能和塑性,使热裂倾向增大,因此,为了保证制得的6401C铝合金的机械性能,本发明将Cu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01以内。
再者,在本发明6401C铝合金中,控制了Fe元素的含量。Fe是铝合金中公认的有害杂质,会降低铝合金的机械性能,同时,Fe元素会对氧化效果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铝合金的机械性能,本申请进一步优选将Fe元素的含量控制在0.018-0.0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和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淮安和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81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