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负荷和有限举升空间的压簧自复位油缸及装配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7277.7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6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依;孙欧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5B1/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王苑祥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荷 有限 升空 压簧 复位 装配 工艺 | ||
1.一种重负荷和有限举升空间的压簧自复位油缸,应用在高速列车从动轮系动态检测系统的伺服机构中,包括缸体(1)、上压盖(2-1)、下压盖(2-2)、活塞(3)以及配套的自复位蓄能装置,所述缸体(1)下端设置有进出油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底部的圆柱状空间内限位有自复位蓄能装置,所述自复位蓄能装置包括固定在下压盖(2-2)上端面的导向套(4-1)、套装在导向套(4-1)上且施加了预压应力的复位簧(4-2),施加了预压应力的复位簧(4-2)借助活塞(3)下端内壁上的限位机构实现在导向套(4-1)上预压应力定位;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活塞(3)底部的圆柱状空间开口端内壁上的弹簧卡圈(4-3)以及设置在复位簧(4-2)和弹簧卡圈(4-3)之间的垫圈(4-4);
在活塞(3)底部的圆柱状空间开口端内壁上设有与弹簧卡圈(4-3)配合的安装槽;
所述导向套(4-1)中轴设有螺栓孔并借助配套的紧固螺栓固定在下压盖(2-2)上端面、上端设有与复位簧(4-2)配合的限位裙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负荷和有限举升空间的压簧自复位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簧(4-2)的预压应力为80-120kg·f。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负荷和有限举升空间的压簧自复位油缸,其特征在于:在缸体(1)和活塞(3)之间设有密封圈(1-2)和活塞导环(1-3),所述密封圈(1-2)和活塞导环(1-3)借助挡圈(1-4)固定活塞(3)上。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重负荷和有限举升空间的压簧自复位油缸的装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 导向套、复位簧的装配,自由态复位簧(4-2-1)、垫圈(4-4)依次套装在导向套(4-1)上,借助于预应力施加装置(5)将自由态复位簧(4-2-1)施加额定的预压应力,再借助弹簧卡圈(4-3)将施加了预压应力的复位簧(4-2)限位在活塞(3)底部的圆柱状空间内,然后拆卸预应力施加装置(5);
B.下压盖的装配,下压盖(2-2)旋紧密封在缸体(1)下部;
C.活塞的装配,密封圈(1-2)和活塞导环(1-3)依次套装在活塞(3)上、并借助挡圈(1-4)固定,再将活塞(3)安装到缸体(1)内、并借助紧固螺栓将导向套(4-1)固定在下压盖(2-2)上端面;
D.上压盖的装配,上压盖(2)套装在活塞(3)上部、并在缸体(1)上部旋紧密封固定;
F.完成压簧自复位油缸的组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负荷和有限举升空间的压簧自复位油缸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施加装置(5)包括压盘(5-1)和预紧力施加螺栓(5-2),所述预应力施加装置(5)的使用步骤包括:
①垫圈(4-4)和压盘(5-1)按次序放置在自由态复位簧(4-2-1)自由端;
②预紧力施加螺栓(5-2)穿过压盘(5-1)的中心通孔旋紧在导向套(4-1)的螺栓孔中;
③通过旋转预紧力施加螺栓(5-2)设置复位簧(4-2)所需的预压应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负荷和有限举升空间的压簧自复位油缸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卡圈(4-3)借助点焊固定在安装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负荷和有限举升空间的压簧自复位油缸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的紧固力矩为300-8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727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气缸
- 下一篇:一种绝对式陶瓷活塞杆位移传感器及其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