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及柴油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7120.4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9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徐得石;王洪山;唐金池;韩峰;乔军;王飞;苑增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18 | 分类号: | F01L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26100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门 排气 摇臂 结构 柴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排气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及柴油机。
背景技术
配气机构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系统,其功用是按照发动机每一气缸内进行的工作循环和发火次序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使新鲜空气及时进入气缸,而废气及时从气缸排出。
进排气门都倒挂在气缸盖上,由气门锁夹、气门弹簧座、气门弹簧等组成。进排气门通过进排气摇臂轴驱动开闭,合理的进排气摇臂比,能够有效保证气门升程及动力学性能。
现有技术中进气摇臂和排气摇臂均同轴布置,通过进气摇臂和排气摇臂的单独摆动,带动进排气门摆动。然而,现有的进气摇臂和排气摇臂多采用同步驱动近端气门和远端气门同步动作,以保证进排气的一致性,并避免进气摇臂和排气摇臂的相互干涉,容易导致进气摇臂和排气摇臂摆动过程中受力不均,造成进排气门开闭不同步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高进排气门工作的一致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以提高进排气门工作的一致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柴油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包括进气摇臂和排气摇臂,以及支撑所述进气摇臂和所述排气摇臂摆动的摇臂座;
所述摇臂座包括分别支撑所述进气摇臂的第一支撑轴,和支撑所述排气摇臂的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和所述第二支撑轴沿所述进气摇臂的摆动方向上间隔布置;
所述进气摇臂的摆动端设置有驱动远端气门的远端摇臂压头,所述排气摇臂的摆动端设置有驱动近端气门的近端摇臂压头。
优选地,在上述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中,所述排气摇臂包括架设于所述摇臂座上方的摇臂桥,位于所述摇臂桥的底部,并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轴的轴向两端套装配合的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近端摇臂压头伸出于所述摇臂桥的顶部。
优选地,在上述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中,所述近端摇臂压头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摇臂桥支撑方向的两端的第一近端摇臂压头和第二近端摇臂压头。
优选地,在上述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中,所述第二支撑轴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套装配合的第一子支撑轴和第二子支撑轴。
优选地,在上述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中,所述第一支撑轴位于所述第一子支撑轴和所述第二子支撑轴的中部,所述进气摇臂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轴套装配合的第三轴套。
优选地,在上述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中,所述进气摇臂包括伸出于所述摇臂桥和所述摇臂座之间的进气摇臂杆,所述进气摇臂杆的摆动端伸出有分别与远端气门连接的第一远端摇臂压头和第二远端摇臂压头。
优选地,在上述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中,所述排气摇臂的推杆驱动座设置于所述摇臂桥沿其支撑方向的一端;所述进气摇臂的推杆驱动座设置于所述进气摇臂杆的驱动端。
优选地,在上述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中,所述摇臂座包括摇臂座本体,所述第一支撑轴和所述第二支撑轴分别固装于所述摇臂座本体的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二支撑轴包括与所述摇臂座本体固接,并连接所述第一子支撑轴和所述第二子支撑轴的连接轴杆。
一种柴油机,其气缸盖上设置有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所述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为如上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气门进排气摇臂结构,包括进气摇臂和排气摇臂,以及支撑进气摇臂和排气摇臂摆动的摇臂座;摇臂座包括分别支撑进气摇臂的第一支撑轴,和支撑排气摇臂的第二支撑轴,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沿进气摇臂的摆动方向上间隔布置;进气摇臂的摆动端设置有驱动远端气门的远端摇臂压头,排气摇臂的摆动端设置有驱动近端气门的近端摇臂压头。进气摇臂和排气摇臂分别由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支撑,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在进气摇臂的摆动方向上间隔布置,将气门靠近摇臂座的近端气门设置为排气气门,将气门远离摇臂座的远端气门设置为进气气门,通过进气摇臂的摆动驱动远端气门动作,通过排气摇臂的摆动驱动近端气门动作,由于摇臂座上支撑轴间隔布置的结构,并配合进气摇臂和排气摇臂分别控制同一摆动距离内的气门,使得进气气门和排气气门工作同步性提高,气门的升程易于控制,提高了进排气工作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71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