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孔装药空气间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6527.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7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钟权;王勇胜;王峰;龙军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8 | 分类号: | F42D1/08;F42D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成杰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孔装药 空气 间隔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孔装药空气间隔装置。本发明包括支撑架和操作机构;支撑架包括固定杆,固定杆外壁底部设有铰接的至少三件支杆,相邻两件支杆之间通过柔性连接物连接,每件支杆的外壁均通过弹簧与固定杆外壁连接,每件支杆的顶部均设有拉环;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杆、套筒,操作杆套设于套筒内,操作杆底部铰接有拉杆,拉杆沿着操作杆圆周方向间隔布置,每件拉杆远离铰接点一端的端部均设有弯钩;拉杆和支杆一一相对应,支撑架通过拉环挂设于拉杆的弯钩上。本发明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可提高装药效率、降低爆破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孔装药空气间隔装置。
背景技术
钻孔爆破是石方开挖的常用技术,广泛运用于水利水电、矿山、交通等领域。传统的连续柱状装药存在单耗大、爆轰初压过高、岩石过度粉碎的缺点,使得炸药的能量有效利用率低,且易产生大块和根底,带来爆破振动危害等诸多问题。空气间隔装药技术能够降低炸药对炮孔周围岩石的初始峰值压力,使孔内爆炸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得更均匀,从而降低或避免了炮孔近区围岩的过度粉碎,扩大破裂区范围,提高炸药爆破能量的有效利用率,从而降低爆破成本,控制爆破危害。空气间隔装置即在空气柱与炸药、空气柱与堵塞炮泥之间设置的间隔器以承受炸药及炮泥的重量。目前常用的空气间隔器是空气气囊,其单价高、操作繁琐,降低了装药效率,增加了爆破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的深孔装药空气间隔装置,以提高装药效率、降低爆破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深孔装药空气间隔装置,包括支撑架和操作机构;
支撑架包括固定杆,固定杆外壁底部设有铰接的至少三件支杆,相邻两件支杆之间通过柔性连接物连接,每件支杆的外壁均通过弹簧与固定杆外壁连接,每件支杆的顶部均设有拉环;
操作机构包括操作杆、套筒,操作杆套设于套筒内,操作杆底部铰接有拉杆,拉杆沿着操作杆圆周方向间隔布置,每件拉杆远离铰接点一端的端部均设有弯钩;
拉杆和支杆一一相对应,支撑架通过拉环挂设于拉杆的弯钩上。
进一步的是:套筒底部固定设置有底托,底托上设置有供拉杆穿过的孔。
进一步的是:套筒侧壁顶部设置有开关孔,开关孔配设有卡珠,卡珠通过第二弹簧与操作杆连接,卡珠配设有按压开关。
进一步的是:套筒外表面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刻度线。
进一步的是:支杆沿固定杆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是:支杆数量为6~8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施时,支撑架通过拉环挂设于拉杆的弯钩上,向上提拉操作杆时,拉杆因受套筒底端面的约束而向内侧转动,进而压缩弹簧,直至支撑架规格比炮孔略小时,通过套筒将支撑架送入炮孔内设计位置,然后向下释放操作杆,弹簧复位,瞬间将支杆卡在炮孔内壁,然后将操作机构稍微往下挪一下,拉杆上的弯钩在重力的作用下与拉环脱离开,在支撑架上部填装炸药或炮泥;重复上述过程,完成装药,导爆索可设置于柔性连接物外端与炮孔内壁之间。为提高支杆与炮孔内壁抵接强度,支撑架卡在炮孔内时,弹簧优选设置为仍保持压缩状态。本发明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可提高装药效率、降低爆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操作杆、2-套筒、3-固定杆、4-支杆、5-弹簧、6-拉杆、7-弯钩、8-拉环、9-底托、10-卡珠、11-按压开关、12-炮孔、13-装药段、14-空气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和实施本发明,选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65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蔬菜覆盖保暖面料
- 下一篇:一种皮肤排毒络合霜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