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南烛种子催芽、育苗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455901.X 申请日: 2017-12-28
公开(公告)号: CN108156878B 公开(公告)日: 2022-03-22
发明(设计)人: 孙力军;侯北伟;姚正颖;张卫明;张焕仕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盐城润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C1/00 分类号: A01C1/00;A01G3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42***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效 种子 催芽 育苗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南烛种子催芽、育苗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本发明在12月上旬及时采收南烛果实后取其种子,联合采用油菜素内酯和光照处理,促进南烛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快速发育。该方法将南烛种子发芽时间提早,发芽率提高到99%,须根数量增多,实生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9%。本发明不仅促进了种子萌发速度,而且从根源上解决了南烛实生苗移栽成活率较低的问题,对保护与开发利用野生南烛植物资源,实现南烛人工驯化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的南烛种子催芽、育苗方法,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南烛又名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为杜鹃花科越桔亚科越橘属植物,我国江南一带民间喜食用其嫩叶浸渍糯米煮成的乌饭,乌黑亮丽,并具有龙眼香气,能刺激食欲,有健脾益肾之功。南烛在我国分布很广,主产华东、华中、华南至西南地区,常分布在丘陵地带或海拔400-1400 米的山地, 常见于山坡林内或灌丛中。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南烛叶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类、酚类和脂肪酸等,新鲜南烛叶中存在热不稳定性成分,南烛叶中主要为黄酮和三萜成分,其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菌、抗氧化、保护视网膜、抗疲劳、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等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在研究南烛的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多重有益功能以及下游功能产品开发,尤其是枝叶中的黑色素是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结果证明黑色素是南烛叶中的主要功效物质,比如黑色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去自由基活性、对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等。

然而,野生南烛在我国长江以南分布较广,但是都以野生群落分布。近年来,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在进行农业、矿产资源开发、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中,破坏南烛野生资源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普遍关注以及有关南烛的保健功能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人们开始大肆采挖野生南烛。资源调查发现,南烛野生群落中很少出现实生苗。然而,南烛种子数量很大,因此种子繁殖应该是南烛的一种有潜力可挖的繁殖方法。

南烛种子较小,种壳质地坚硬,具有休眠特性,自然情况下其发芽率只有千分之一,且实生苗成苗后,苗弱小,须根少,移栽后成活率很低。而且,发芽时间很长。目前已有研究开发了南烛种子的发芽方法。比如,专利“一种乌饭树种子的发芽方法”(申请号为200910181474.X)中,种子冬季采收后均需要沙藏至第二年春季,周期较长。专利“提高乌饭树发芽率的方法”(申请号为201510188399.5)提出的方法,培养时间至少需要16天以上,发芽率仅为81.33%。而专利“一种解除乌饭树种子休眠的方法”(申请号为201410074678.4),同样也是需沙藏至第二年春季。这样不能实现南烛种苗的周年不间断生产。

发明内容

目前,在培育南烛种苗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种子催芽和发芽时间长,往往需要沉积2个月,不利于南烛种苗大规模的周年生产;发芽率低,浪费种子,导致育苗效率较低;须根少,根系不发达,吸收营养的能力差,导致移栽成活率低等;不能实现南烛种苗的周年不间断生产。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南烛种子催芽、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12月上旬及时采摘南烛果实并取其种子,使用油菜素内酯溶液浸泡种子;(2)随后绿光光照处理1~10 h;(3)再置于湿度为55%~85%环境下低温处理5~9 d,随后置于温度28℃~35℃,湿度55%~65%的温室中催芽3 d;(4)移栽至草炭土中,绿光光照处理8~12 h,室温正常管护,直至成苗。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的油菜素内酯溶液中油菜素内酯的浓度为0.001-0.015mg/L,浸泡时间为10~20 h。

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的绿光波长为500~580 nm。

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的绿光,优选地,波长为505 nm, 525 nm, 545 nm, 565nm, 570 nm, 572 nm。

进一步的,步骤(2)所述的绿光,优选地,波长为565 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盐城润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盐城润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59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