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多色荧光/超声多模态造影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5842.6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戴志飞;张晓婷;刘仁发;汤洁;岳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A61K4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0 | 代理人: | 苏爱华 |
地址: | 1008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荧光 共振 能量 转移 多色 超声 多模态 造影 | ||
1.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多色荧光/超声双模态造影剂,其特征在于该造影剂的壳层是由脂质单分子层构成,其组成同时包括:用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一系列荧光染料、各类常规磷脂以及用于稳定的表面活性剂,荧光染料可以和常规磷脂以及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共同自组装形成纳米尺寸的微泡,微泡内包载惰性气体或液体;
其中一系列荧光染料的特征在于可以进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即前一种荧光染料的发射光谱与后一种荧光染料的吸收光谱有重叠;所述一系列染料为三种染料,染料1为 DiI(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 perchlorate);染料2为DiD(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dicarbocyanine perchlorate);染料3为DiR(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tricarbocyanine iodid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多色荧光/超声双模态造影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采用薄膜水化法,将一定比例的磷脂和一系列荧光染料于乙醇中溶解混匀,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形成均匀的薄膜;
2) 加入含有表面活性剂及甘油的生理盐水,水化30分钟;
3) 将上述所得体系转移至西林瓶中,混匀;
4) 往西林瓶中填充惰性内包物质,封口后,使用银汞调和器剧烈震荡45 s,分离提纯后得到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多色荧光/超声双模态造影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多色荧光/超声双模态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造影剂由成膜材料包裹气体或液体构成,所述造影剂的粒径范围为100 nm-8 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多色荧光/超声双模态造影剂,所用磷脂的特征在于包含12~24个碳的碳链长度以及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酰基乙醇胺、磷脂酸和磷脂酰基甘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多色荧光/超声双模态造影剂,所用磷脂材料包括1,2-二硬脂酰基-sn-甘油基-3-磷酸胆碱(DSPC)、1,2- 二棕榈酰基-sn-甘油基-3-磷脂酰胆碱(DPPC)、1,2- 二棕榈酰基-sn-甘油基-3-磷脂酸(DP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多色荧光/超声双模态造影剂,所用的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基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多色荧光/超声双模态造影剂,所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泊洛沙姆(Poloxamer)、聚山梨酯-80(Tween 80)、聚乙二醇4000(PEG 40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多色荧光/超声双模态造影剂,所用的惰性气体包含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氟碳烃气体,液体选自C5-C12氟碳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584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