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酸镧/镍酸镧燃料电池膜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5372.3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34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廖健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90 | 分类号: | H01M4/90;H01M8/12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酸镧 镍酸镧 燃料电池 电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酸镧/镍酸镧燃料电池膜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钇掺杂氧化锆材料固相烧结与硝酸镧和铁源、含Sr助剂混合球磨,含Sr助剂中包含少量锶类氧化物,形成YSZ‑La1‑xSrxFeO3类材料前驱体浆料。之后将球磨后的浆体均匀涂覆在镍酸盐基阵列上,经过预烧,烧结,保温,剥离基底等工序,制备得到镧的铁酸盐/镍酸盐复合阴极材料。制备的膜电极材料结构为镧的铁酸盐包覆YSZ材料形成钙钛矿网状结构骨架,镍酸盐与镧复合为钙钛矿网格填充材料,合成一种双钙钛矿结构复合的阴极材料。可以在保持镍酸盐的高质子迁移率和电子迁移率的同时防止与YSZ电解质发生反应,同时铁盐的引入可以稳定其钙钛矿结构,解决了传统LaSrFeNiO3类材料镍掺杂后引起的催化活性下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酸镧/镍酸镧燃料电池膜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英文简称PEMFC)是一种燃料电池,在原理上相当于水电解的“逆”装置。其单电池由阳极、阴极和质子交换膜组成,阳极为氢燃料发生氧化的场所,阴极为氧化剂还原的场所,两极都含有加速电极电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质子交换膜作为电解质。工作时相当于一直流电源,其阳极即电源负极,阴极为电源正极。
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电解水的逆过程,其基本原理早在1839年由英国律师兼物理学家威廉.罗泊特.格鲁夫(William Robert Grove)提出,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实现电解水逆反应并产生电流的科学家。一个半世纪以来,燃料电池除了被用于宇航等特殊领域外,极少受到人们关注。只是到近十几年来,随着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保护有限自然资源的意识的加强,燃料电池才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
PEMFC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一种能将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成洁净水并释放出电能的技术:
1) 氢气通过管道或导气板到达阳极,在阳极催化剂作用下,氢分子解离为带正电的氢离子(即质子)并释放出带负电的电子。
2) 氢离子穿过电解质(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电子则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电子在外电路形成电流,通过适当连接可向负载输出电能。
3) 在电池另一端,氧气(或空气)通过管道或导气板到达阴极;在阴极催化剂作用下,氧与氢离子及电子发生反应生成水。
燃料电池有多种,各种燃料电池之间的区别在于使用的电解质不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质子交换膜为电解质,其特点是工作温度低(约70-800C),启动速度快,特别适于用作动力电池。电池内化学反应温度一般不超过80度,故称为“冷燃烧”。
一是用作便携电源、小型移动电源、车载电源、备用电源、不间断电源等,适用于军事、通讯、计算机、地质、微波站、气象观测站、金融市场、医院及娱乐场所等领域,以满足野外供电、应急供电以及高可靠性、高稳定性供电的需要。PEMFC电源的功率最小的只有几瓦,如手机电池。据报道,PEMFC手机电池的连续待机时间可达1000小时,一次填充燃料的通话时间可达100小时(摩托罗拉)。适用于便携计算机等便携电子设备的PEMFC电源的功率范围大致在数十瓦至数百瓦(东芝)。军用背负式通讯电源的功率大约为数百瓦级。卫星通讯车用的车载PEMFC电源的功率一般为数千瓦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53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