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除感潮河道黑臭水体的河道生态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4687.6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8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仝武刚;唐颖栋;楼少华;方刚;闫亮;程开宇;魏俊;傅菁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水体 生态处理系统 水体处理 依次设置 水体流动方向 充氧系统 河道垃圾 混合效果 生态技术 水体充氧 维修管理 运行成本 混合区 集泥斗 拦截网 沉砂 去污 堰坝 拦截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感潮河道黑臭水体的河道生态处理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及运行成本低、维修管理方便、去污效果好的消除感潮河道黑臭水体的河道生态处理系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除感潮河道黑臭水体的河道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河道内设有为河道内水体充氧的充氧系统,该河道内沿水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用于拦截河道垃圾的拦截网、用于提高河道内水体混合效果的水体混合区,以及对水体进行处理的水体处理段,水体处理段下游依次设置沉砂集泥斗和低堰坝。本发明适用于河道生态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感潮河道黑臭水体的河道生态处理系统。适用于河道生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感潮河道受到涨落潮以及径流影响,污染物会在河道往复流荡,停留时间长,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污染物容易累积,不仅河道水体恶化,还造成河道底泥污染。因此,在人口密集区以及工厂密集的发达地区,感潮河道污染尤为严重。市场上采用的各种生态治理技术实际应用效果都不太理想,该类型的河道在建成区消除黑臭任务中成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河道内水体污染直接净化或就地处理技术有:①在河道内或河道的傍侧建立的类似于污水处理厂的工程技术;②通过生态措施增加河道的接触氧化面积,从而提高河道的自然净化能力;③普通的生物浮岛技术(仅适用于缓流水体);④直接向河道内抛洒高效微生物,从而提高河道净化能力的技术;⑤直接在河道内加装曝气设施的技术等。这些技术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某种不足或缺陷,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低、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和维修管理不便与不能持续等,以及影响河道的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国内针对感潮河道的生态治理技术较少,专利不多。下面就几个典型专利进行分析。
公开号为CN 107354910 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感潮河道闸泵调度方法及感潮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主要利用河网地区的水闸、泵站等水利设施进行联合调控,变往复流为单向流,保证河道上游水体不受潮流顶托,加快下泄速度,同时增加水体的稀释和自净作用,形成良性循环,提供感潮河段生态修复效果。本专利虽然通过水利设施调度解决往复流的问题,但生态修复方法较为简单,将微生物单元的菌体在微孔曝气盘上挂生物膜,极易堵塞曝气孔,运行效果差,在解决感潮河道黑臭方法技术可实施性不强。
公开号为CN 104876402 B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污染河道生境重构工艺。自两端向中央设置了初级净化段、强化净化段以及稳定维持段。其中维持段水位在1.3-1.8m,虽然可以作为生态平台,但对于大多数具有排涝功能的感潮河道并不适合,因为,维持的水位较高,容易影响排涝功能。
公开号为CN 105000749 B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适于感潮内河水系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方法及系统和应用。通过柔性围隔对排污口污水进行导流,导流渠内自水体水面从上至下营造水生植物吸收区、高效微生物膜好氧反应区和兼性厌氧反应区,发挥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高效生物载体技术、高效微生物技术、微曝气技术以及生物操纵技术的综合效能,通过物理沉淀、载体吸附、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与转移作用以及水生动物消化与分解作用净化水体。根据该专利对三层净化区域描述,整个浮力框架阻水性较大,在具有排涝的感潮河道在下暴雨时,有被冲走的风险,深圳曾采用该类似技术,所有浮床都被冲到海里,生态设施完全失效。
上述生态处理技术各有千秋,但在感潮河道兼顾防洪排涝功能的地区,适用性不强,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解决兼顾防洪排涝功能的感潮河道生态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及运行成本低、维修管理方便、去污效果好的消除感潮河道黑臭水体的河道生态处理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除感潮河道黑臭水体的河道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河道内设有为河道内水体充氧的充氧系统,该河道内沿水体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用于拦截河道垃圾的拦截网、用于提高河道内水体混合效果的水体混合区,以及对水体进行处理的水体处理段,水体处理段下游依次设置沉砂集泥斗和低堰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46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消泡装置
- 下一篇:一种膜过滤与曝气一体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