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新型沥青自动软化点试验仪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4431.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6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包惠明;余雷;刘文斌;吕总威;张亦敏;潘科;黄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04 | 分类号: | G01N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新型 沥青 自动 软化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应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新型自动沥青软化点试验仪。该软化点试验仪适用于利用环球法测定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的软化点,也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沥青、煤沥青蒸馏残留物或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软化点。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沥青软化点试验仪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手动和智能自动。两种仪器的构造都由控制箱、玻璃杯、加热环、试件支架组件构成。区别在于,手动软化点试验仪在试验过程中需等待试验钢球落下,按“手动”键记录实验数据,操作性很强。而智能自动软化点试验仪采用微电脑电路,智能化程度高,使用高精度光电检测技术扫描试验钢球下沉距离并自动记录试验结果。
本发明的同类自动沥青软化点试验仪,操作记录数据方便,是目前沥青软化点试验主流仪器。与本发明有相同之处,基本构造原理相同,都由控制箱、玻璃杯、加热环、试件架组件构成。
现有软化点试验仪都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试件支架组件中的中层板,示意图如图1所示,只能同时放置两个沥青试样环进行试验,对于试样较多情况的,试验过程花费时间必然较长,也不利于重复性试验或者再现性试验相对严格的控制变量要求,保持软化点的初始试验温度相同或相近。相反,本发明巧妙的解决了这些不足,既节约了试验时间又能保证试样试验环境的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新型自动沥青软化点试验仪。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新型沥青自动软化点试验仪,其主体由玻璃杯、加热环、试件金属支架组件构成,包括:上盖板,立杆,钢球,钢球定位环,金属环,中层板,下底板,耐热玻璃烧杯;该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试件金属支架,由两个主杆和三层平行的金属板组成,其中上层为一圆盘,直径略大于玻璃烧杯直径,中间有圆孔;中层板为该发明的主要创新之处,采用十字型金属板,厚度为2mm,板上有四个试样孔,能同时放置两对沥青试样金属环,中间有一小孔支持温度计的测温端部,一侧立杆距中层板的上表面51mm处可有水高标记;相应的,中层板下面25.4mm处为下层底板,采用厚度为2mm的十字型金属板,能全方位接住试验过程中下坠的软化沥青试样和钢球。三层金属板和两个主杆由两个螺母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的新型沥青自动软化点试验仪结构简单,与市面上现有的软化点试验仪构造原理基本相同,生产技术也相当成熟。在此基础上,对试验仪的金属支架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将原本只能放两个试样金属环升级为四个试样金属环,既能保证试验效果又能加快试验进程,还能有效减少重复性试验次数,节约时间,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软化点试验仪中层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新型沥青自动软化点试验仪结构示意图(左:正视图;右:简化俯视图)。
符号说明:1-温度计;2-上盖板;3-立杆;4-钢球;5-钢球定位环;6-金属环;7-中层板;8-下底板;9-耐热玻璃烧杯;10-试样环圆孔;11-过立杆圆孔。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层板7结构示意图(左:平面图;右:三维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下底板8结构示意图(左:平面图;右:三维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2,本试验仪主体由玻璃杯、加热环、试件金属支架组件构成,具体包括:上盖板2、立杆3、钢球4、钢球定位环5、金属环6、中层板7、下底板8、耐热玻璃烧杯9;该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试件金属支架,由两个立杆3和三层平行的金属板组成,三层金属板和两个主杆由两个螺母固定在一起,其中上层上盖板2为一圆盘,直径略大于耐热玻璃烧杯9的直径,中间有直径为5.6mm的圆孔,用以插放温度计1;中层板7为该发明的主要创新之处,采用十字型金属板,厚度为2mm,板上有四个试样孔10,能同时放置两对沥青试样金属环6,中间有一小孔支持温度计的测温端部,一侧立杆3距中层板7的上表面51m处刻有水位标记线;相应的,中层板7下面25.4mm处为下层底板8,采用厚度为2mm的十字型金属板,能全方位接住试验过程中下坠的软化沥青试样和钢球4。
将本实施例中的改进新型沥青自动软化点试验仪用于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中,既能保证试验效果又能加快试验进程,还能保证两组中四个试样在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合理控制变量,减小了重复性试验的误差,更能有效减少重复性试验次数,节约宝贵时间,操作简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44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优化铝合金热加工工艺的方法
- 下一篇:监测航煤生产事故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