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装备电场辐射发射的仿真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2714.6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0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车志超;车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顾潮琪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装备 仿真分析 建模 电场辐射 线缆 电磁兼容性 通风散热孔 测试经验 电磁仿真 电磁耦合 盖板缝隙 领域研究 内部模块 数据建立 耦合路径 发射 法兰盘 干扰源 接插件 系统级 互连 外接 抽取 填补 | ||
1.一种通信装备电场辐射发射的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建立通信装备的简化三维结构模型,建模时以内部模块为最小建模单位,模块内部不进行建模;忽略最大尺度小于λ/4的金属结构件,λ为通信装备的最小工作波长;对影响屏蔽性能的非金属结构件以等尺度孔缝结构进行替代;
2)在模块独立工作的前提下对模块外接线缆上的共模电流和模块缝隙处的近场电场进行测试,利用测量得到的共模电流作为各模块线缆模型的激励,利用测量得到的缝隙电场计算缝隙处的表面电磁流,并作为缝隙模型的激励,建立各模块的孔缝和线缆仿真模型;
3)基于装备的三维结构模型,抽取装备外接线缆和装备盖板缝隙、接插件缝隙、法兰盘缝隙、通风散热孔缝为要素;首先建立线缆的电压或电流激励模型,即在线缆与设备壳体连接处施加激励,并利用电磁仿真工具建立不同线缆类型、截面形式、缠绕方式以及不同负载阻抗条件下的线缆模型,利用三维建模功能实现线缆布线方式的更改;利用电磁仿真工具建立不同缝隙位置、缝隙长度、缝隙宽度的仿真模型,对缝隙泄漏结果进行仿真;确定最适合装备的电磁耦合模型;
4)根据装备内部各模块的孔缝和线缆模型,结合装备电磁耦合模型,对装备的RE102辐射特性进行整体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用试验结果修正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271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