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门内饰基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1800.5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9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涛;卢成勇;马国维;周立;黄培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51/06;C08L101/00;C08K7/14;C08K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唐银益;李亦慈 |
地址: | 3111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PP 增强纤维 网格布 质量分数 复合材料 汽车门 基板 胶粉 内饰 制备 纤维 纤维网格布 耐刮性能 熔融指数 纤维毡 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门内饰基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结构为所述的材料主要包括增强纤维网格布和改性PP,所述的增强纤维网格布占整个材料的质量分数为50~70%,改性PP胶粉占整个材料的质量分数为30~50%。以纤维网格布代替纤维毡,能够增加体系的纤维含量,并且纤维长度长,提高制品耐冲击强度,使用的改性PP的熔融指数保持在10~20g/10min的较低范围内,这可使改性PP胶粉与增强纤维网格布复合后具有较高的刚性和耐刮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汽车内饰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是汽车门内饰基板用的纤维增强PP热塑性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国内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创下新高,除了安全性、舒适性之外,购车群体往往还会考虑价格因素。汽车门内饰基板是一种连接和安装门内饰系统中其他功能件和装饰件的载体,这就需要门基板具有一定的刚性和强度,为了起到保护作用,材料还需一定韧性。
目前,汽车门内饰基板主要制造材料有聚氨酯泡沫玻璃纤维复合板、麻纤维板、LFT、GMT、CMT。聚氨酯泡沫玻璃纤维复合板和麻纤维板的刚性和耐冲击、耐划伤性能在这几类材料中都较差。LFT是一种短切纤维增强的粒料,可注塑和模压,但其纤维长度不超过15mm,纤维含量不超过40%,因此耐冲击强度较差。GMT和CMT纤维毡类复合板,该类材料的纤维都是无序排列,且纤维之间的缝隙较小,树脂不易与纤维毡复合。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提到的现阶段改性PP在汽车门基板上所遇到的问题,本发明研发出一种刚性较好、冲击强度较高,且成本低廉的PP类汽车门内饰基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在汽车行业中首次采用以增强纤维网格布为增强体,熔融指数较低的改性PP为基体的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门内饰基板复合材料,其主要结构为所述的材料主要包括增强纤维网格布和改性PP,所述的增强纤维网格布占整个材料的质量分数为50~70%,改性PP胶粉占整个材料的质量分数为30~50%。相比于纤维层铺工艺和运用纤维毡,增强纤维网格布的使用不仅可使生产工艺简化,而且能提高其在制品中的含量,使制品具有更佳的力学性能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发明所述的增强纤维网格布的规格包括网孔中心距为4~10mm,单位面积质量:90~280g/m2。增强纤维网格布中心距在该范围能保证改性PP树脂的充分浸润,不会发生缺料和玻纤外露现象,进而使制品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发明所述的改性PP胶粉包括PP胶粉、增容剂MAH-g-PP和聚丙烯蜡。加入聚丙烯蜡的目的是改善PP胶粉熔融时的流动性,加入增容剂MAH-g-PP是为保持PP胶粉和聚丙烯蜡良好的相容性。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发明所述的改性PP胶粉中PP胶粉的添加量为65~90%,增容剂MAH-g-PP的添加量为1~5%,聚丙烯蜡的添加量5~34%。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汽车门内饰基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一定比例的PP胶粉、增容剂MAH-g-PP、聚丙烯蜡置于高速搅拌桶中混合均匀得到改性PP,将增强纤维网格布置于模具中,用撒粉机将改性的PP胶粉均匀的撒在增强纤维网格布中,加热至170-190℃,模压得到模压件,最后裁切得到车门内饰基板复合板材。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发明所述的增强纤维网格布中的增强纤维是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或植物纤维。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发明所述的加热方式是红外加热或电加热。其中红外加热效果最佳,具有热传递简单高效、节省能源的优势。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发明所述的将一定比例的PP胶粉、增容剂MAH-g-PP、聚丙烯蜡置于高速搅拌桶中混合均匀得到的改性PP的熔融指数在10~20g/10min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18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低温易成型改性塑料
- 下一篇:一种超韧聚丙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