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脸三维重建方法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50523.6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8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邢连萍;李松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 三维点云 二维图像 深度图像 信息补充 二维 人脸特征点 三维模型 三维重建 终端设备 三维 计算机技术领域 计算过程 快速构建 深度信息 像素信息 映射关系 像素点 坐标点 构建 耗时 重建 | ||
本发明适用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人脸三维重建方法及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人脸三维点云;建立所述人脸三维点云与二维深度图像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二维深度图像对所述人脸三维点云进行信息补充;所述二维深度图像中各像素点的像素信息与所述人脸三维点云中对应坐标点的深度信息相对应;获取人脸二维图像,根据所述人脸二维图像从信息补充后的人脸三维点云中提取三维人脸特征点信息;根据信息补充后的人脸三维点云、所述人脸二维图像和所述三维人脸特征点信息,构建人脸三维模型。本发明计算过程简单,重建过程耗时短,能够快速构建高精度的人脸三维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三维重建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人脸是情感表达和身份识别的重要部分,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针对特定人脸的三维重建开始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例如虚拟试戴、虚拟社交、影视动画、3D打印和医学整形等。虚拟试戴使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把3D产品迭加到客户数字化人脸上,头部动作与3D产品同步交互,展示出逼真的穿戴效果,可以快速展现不同的3D产品款式,足不出户,完成选款和定制;虚拟社交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个性化的数字人脸可以被应用在虚拟社交中,增强虚拟社交的真实性与互动性,优化用户的VR体验;电影、动画、游戏视频制作中使用个性化数字人脸代替其中的角色,可以增强用户体验的趣味性;数字化人脸可以直接用于3D打印,定制打印出用户自己的人脸三维模型,供观赏以及收藏;用户或者整形医生可以编辑数字化人脸,比如微调鼻梁的高度、调整脸型等,360°实时观察审视编辑效果,快速得到满意的形象设计。
人脸三维重建是通过扫描人脸得到人脸的三维信息,由于扫描得到的人脸三维信息存在误差或缺失等,需要先对人脸三维信息进行算法处理,再根据处理后的三维信息利用三维模型构建方法构建出人脸三维模型。目前人脸三维重建方法计算复杂,重建过程耗时长,构建的人脸三维模型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人脸三维重建方法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目前人脸三维重建方法计算复杂,重建过程耗时长,构建的人脸三维模型精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人脸三维重建方法,包括:
获取人脸三维点云;
建立所述人脸三维点云与二维深度图像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二维深度图像对所述人脸三维点云进行信息补充;所述二维深度图像中各像素点的像素信息与所述人脸三维点云中对应坐标点的深度信息相对应;
获取人脸二维图像,根据所述人脸二维图像从信息补充后的人脸三维点云中提取三维人脸特征点信息;
根据信息补充后的人脸三维点云、所述人脸二维图像和所述三维人脸特征点信息,构建人脸三维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人脸三维重建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人脸三维点云;
计算模块,用于建立所述人脸三维点云与二维深度图像的映射关系,根据所述二维深度图像对所述人脸三维点云进行信息补充;所述二维深度图像中各像素点的像素信息与所述人脸三维点云中对应坐标点的深度信息相对应;
提取模块,用于获取人脸二维图像,根据所述人脸二维图像从信息补充后的人脸三维点云中提取三维人脸特征点信息;
构建模块,用于根据信息补充后的人脸三维点云、所述人脸二维图像和所述三维人脸特征点信息,构建人脸三维模型。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人脸三维重建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中的人脸三维重建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05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