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壳-核结构介孔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450250.5 | 申请日: | 2017-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8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常萌蕾;陈东初;张玉媛;魏红阳;叶秀芳;户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1B39/02 | 分类号: | C01B39/02 |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分子筛 纳米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核结构介孔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纳米粒子,以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纳米粒子为核,采用自组装法通过加入复合模板剂CTMAB和TBAB,在ATO核表面引入一层MCM‑41包覆层制备了ATO/MCM‑41,结合溶胶凝胶法将纳米TiO2再组装入MCM‑41孔道中,合成了ATO/TiO2‑MCM‑41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可一体化实现纳米ATO及纳米TiO2的功能,可广泛应用于涂料、光催化、光电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壳-核结构介孔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介孔材料的成功发现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在此基础上研发新的结构、新型复合材料和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的尝试与创新,并且在介孔材料主-客体装载复合物的合成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人们已找到了一些把客体纳米颗粒引入介孔材料中的方法。MCM-41介孔分子筛是在1992年由美国Mobil公司的Beck等人首次报道的,其孔径在1.5-10nm范围内变化,成为分子筛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MCM-41介孔材料的孔径大且孔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突破了沸石分子筛孔径长期限于微孔范畴(1.5nm)的局面。因为MCM-41具有大的孔径以及极性的羟基,为分子筛内表面的修饰及大客体分子组装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也为组装化学提供了优良的主体材料。
近年来,由于核壳型异质纳米结构材料具有不同于任何单一物质的性质,在材料化学和纳米技术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核壳型异质纳米结构材料可由不同组成功能的材料构成,通过材料复合、互补和优化可以构建更优质的复合功能材料与器件,满足发展的需求。在颗粒表面包覆壳层物质形成核壳结构材料,可以很好地控制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改变包覆物的尺寸、结构以及粒子的组成能够赋予颗粒特殊的功能特性,从而具有更加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
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Antimony doped Tin Oxide,ATO),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浅色透明性、良好的耐候性、耐高温性、化学稳定性以及低的红外发射率,广泛应用于隔热涂料、建筑用低辐射率玻璃、红外吸收隔热材料、抗静电塑料、防辐射抗静电涂层材料、纤维、电极材料、气敏元件等领域。纳米TiO2是一种白色宽禁带的n型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氧化能力、特殊的光电性能、化学稳定性、紫外屏蔽能力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光催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卫生用品杀菌及涂料等领域。以分子筛为壳,形成核-壳-核的纳米双核结构材料在文献中鲜有报道,若将纳米ATO、纳米TiO2与MCM-41相复合将在隔热涂料、光催化、光电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工业化能力与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核-壳-核结构介孔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ATO/TiO2-MCM-41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可以保持ATO与TiO2两种材料的特性,又使各组分间协同作用,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在涂料、光催化、光电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核-壳-核结构介孔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ATO)前驱物;然后以锑掺杂二氧化锡(ATO)纳米粒子为核,加入复合模板剂(CTAB+TBAB),采用自组装法在ATO核表面引入一层MCM-41包覆层,得到ATO/MCM-41;再采用溶胶凝胶法,将纳米TiO2再组装入MCM-41孔道中,合成了核壳结构ATO/TiO2-MCM-41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
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0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