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碰撞载荷输入时的撑杆脱落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9862.2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8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俊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碰撞 载荷 输入 撑杆 脱落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碰撞载荷输入时的撑杆脱落构造,其在被输入了碰撞载荷时可靠地使撑杆脱落,并且可防止除了碰撞载荷输入时以外的脱落。撑杆具有:第1螺栓孔部,其经由第1螺栓紧固于主车架;第2螺栓孔部,其经由第2螺栓紧固于副车架;凹部,其配置在第1螺栓孔部和第2螺栓孔部之间,并且朝向下方凹陷;切口部,其切除凹部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且与第1螺栓孔部连续,凹部的深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第1螺栓的头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以上,切口部的沿着与撑杆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第1螺栓的头部的最大外径小,在针对车辆输入了碰撞载荷时,第1螺栓的头部可穿过变形了的切口部进入凹部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针对车辆输入了碰撞载荷时可脱落的撑杆脱落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构造如下:该构造具有撑杆,该撑杆形成有与狭缝相连通的螺栓孔,通过将双头螺栓插入螺栓孔,从而将撑杆紧固于安装托架。
在该专利文献1中,在针对车辆输入了碰撞载荷时,双头螺栓经由狭缝从螺栓孔脱落,从而能够使撑杆从安装托架分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544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对于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撑杆脱落构造而言,与狭缝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狭缝的宽度方向尺寸设定为与双头螺栓的螺纹部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换言之,在狭缝的宽度方向尺寸和双头螺栓的螺纹部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双头螺栓没有了存留在螺栓孔内的部分,那么双头螺栓将容易从螺栓孔向狭缝移动。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令人担忧的是,除了针对车辆输入了碰撞载荷的情况以外,例如,在由于双头螺栓的螺纹部的松缓导致用于连结撑杆和安装托架的轴向力降低的情况下,双头螺栓经由狭缝从螺栓孔移动出来而导致撑杆脱落。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做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碰撞载荷输入时的撑杆脱落构造,其能够在被输入了碰撞载荷时可靠地使撑杆脱落,同时防止除了碰撞载荷输入时以外的脱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如下构造:经由撑杆将第1构造物和第2构造物连结,同时,在针对车辆输入了碰撞载荷时,所述撑杆自所述第1构造物或者所述第2构造物脱落,所述撑杆具有:第1螺栓孔部,其位于沿着轴向的一端侧,并且经由第1螺栓紧固于所述第1构造物;第2螺栓孔部,其位于沿着轴向的另一端侧,并且经由第2螺栓紧固于所述第2构造物;凹部,其配置在所述第1螺栓孔部和所述第2螺栓孔部之间,并且朝向下方凹陷;以及切口部,其切除所述凹部的一部分而形成,并且与所述第1螺栓孔部连续,所述凹部的深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所述第1螺栓的头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以上,所述切口部的沿着与所述撑杆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所述第1螺栓的头部的最大外径小,在针对车辆输入了碰撞载荷时,所述第1螺栓的头部可穿过变形了的所述切口部进入所述凹部内。
对于本发明而言,能够获得一种碰撞载荷输入时的撑杆脱落构造,该撑杆脱落构造能够在被输入了碰撞载荷时可靠地使撑杆脱落,并且防止除了碰撞载荷输入时以外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撑杆脱落构造的副车架的俯视图。
图2是从底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副车架而得到的仰视图。
图3的(a)是撑杆的立体图、图3的(b)是撑杆的俯视图、图3的(c)是沿着图3的(b)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1螺栓穿插在撑杆的第1螺栓孔部中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的(a)~(d)分别表示在输入了碰撞载荷F时,切口部变形扩宽从而螺栓进入凹部内的状态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98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倒车辅助线设置方法及倒车辅助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下安装板与侧围A柱接头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