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人眼屈光不正的方法、客户端和服务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8361.2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7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周自横;曹军力;梁建明;丁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体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04;A61B3/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葛钟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屈光不正 面部图像 屈光度 数据集 卷积 人眼 客户端 种检测 构建 服务器 申请 屈光度数据 检测领域 预防措施 网络 获知 上传 关联 检测 输出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检测人眼屈光不正的方法、客户端和服务器,属于人眼屈光不正检测领域。本申请包括构建屈光不正数据集,所述屈光不正数据集包括屈光不正者至少一面部角度的面部图像,以及与屈光不正者的面部图像关联的屈光度;构建深度卷积网络;使用所述屈光不正数据集对所述深度卷积网络进行训练;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使用训练好的所述深度卷积网络对用户的面部图像进行识别,输出用户的屈光度。通过本申请,用户可以自己即可实现检测屈光度,将自己的面部图像上传即可获得屈光度数据,从而实现便于用户在屈光不正早期阶段能及时地获知具体情况,方便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人眼屈光不正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人眼屈光不正的方法、客户端和服务器。
背景技术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屈光不正程度无法通过非手术的方式降低,通常采用的是通过配镜方式等减缓或停止进一步恶化。
用眼环境目前对屈光不正的发现方式主要由两种,一种是由专业验光师通过仪器直接检查确诊屈光度数;第二种是通过视力表测试来获取整体视力情况,将视力低的病人转诊到专业眼科医师确诊导致视力问题的原因,然后如果是屈光不正再转诊到专业验光师确诊屈光度数。上述两种方式的检测结果准确,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都要求专业人士操作,人们去专业人士那去检测,需要单独安排时间,经常会出现时间安排上的冲突。
屈光不正有严重和轻度之分,轻度的屈光不正比较好恢复,严重的屈光不正比较难以恢复,因此早期发现对屈光不正发展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在屈光不正的早期阶段,一方面轻度屈光不正往往由于人所处环境对视力要求不高不容易被意识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目前需要专业人士通过专业设备检测屈光不正,人们嫌麻烦导致检测屈光不正的需求度降低,同时人们往往因时间安排不便,去检测时已经耽搁了早期检测预防时机,进而致使屈光不正的变得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检测人眼屈光不正的方法、客户端和服务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人眼屈光不正的方法,包括
构建屈光不正数据集,所述屈光不正数据集包括屈光不正者至少一面部角度的面部图像,以及与屈光不正者的面部图像关联的屈光度;
构建深度卷积网络;
使用所述屈光不正数据集对所述深度卷积网络进行训练;
获取用户的面部图像,使用训练好的所述深度卷积网络对用户的面部图像进行识别,输出用户的屈光度。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人眼屈光不正的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屈光不正数据集中屈光不正者的面部图像进行预处理,所述预处理包括提取屈光不正者的面部图像中的人脸部分,并将所述人脸部分调整到预设像素,同时将屈光不正者的面部图像中的非人脸部分填充为预设颜色。
进一步地,所述预处理还包括对屈光不正者的面部图像进行增强处理,所述增强处理包括对比度调整处理、亮度调整处理、饱和度调整处理、翻转处理和缩放处理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深度卷积网络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卷积层模块、第二卷积层模块、全连接层模块和激活函数层;其中,
所述第一卷积层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卷积层,各个卷积层被配置为按预设顺序设置,且上一卷积层的输出作为下一卷积层的输入;
所述第二卷积层模块包括至少三个卷积层,各个卷积层被配置为按预设顺序设置,且每个卷积层的输出作为其之后的各个卷积层的输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体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体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83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