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大功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6686.7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8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田文杰;王小庆;曲洋;李辉;李冬;是凡;蔡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G49/00 | 分类号: | C01G49/00;H01M4/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炊万庭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大功率 动力电池 负极 材料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大功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六亚甲基四胺,用HCl调溶液pH≤7,得溶液A;二、向溶液A中加入聚乙二醇,得溶液B;三、向溶液B中加入FeCl2·4H2O,得溶液C;四、将溶液C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水热反应釜中,控制热反应釜的填充度为70~80%,反应温度为150~180℃,反应时间为12~18h,经水热反应得到水热合成产物D;五、将水热合成产物D经分离、洗涤、烘干和研磨后得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以FeCl2·4H2O为铁源、聚乙二醇为模板、六亚甲基四胺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介孔FeCO3材料,工艺流程简单,可制得比表面积大,介孔通道有序的介孔FeCO3纳米材料,可用作大功率动力电池的负极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大功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新能源汽车所需大功率动力电池的迫切需要,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目前存在价格和安全性等瓶颈问题,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石墨化碳材料为主,但是碳材料在首次放电过程中生成的SEI膜,会造成不可逆容量损失,有时还会导致碳电极内部结构的变化和电接触不良;高温时可能会因保护层的分解,导致电池失效或引起安全性问题;同时石墨负极的单位体积容量相对较低,难于满足诸如电动汽车、风能太阳能储能、智能电网能量储存与转化等领域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要求。因此,研发高容量和高性价比的负极材料刻不容缓。
“转化型”负极材料碳酸亚铁作为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目前商品化的石墨负极相比,其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广泛的适用性,良好的稳定性等等优点。同时,当锂离子嵌入到碳酸亚铁中时,反应所得到的Li2CO3比其嵌入到传统的金属氧化物中反应所得的Li20稳定,使得碳酸亚铁能够保持高电流密度的持续充放电。如何制备比表面积大,介孔通道多且有序的介孔碳酸亚铁负极材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备大功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能够制得比表面积大,介孔通道多的FeCO3纳米材料,用作大功率动力电池的负极材料。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大功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磁力搅拌下,在去离子水中加入六亚甲基四胺,用HCl调溶液pH≤7,避免FeCl2·4H2O加入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得溶液A;
二、向溶液A中加入聚乙二醇,混合均匀后得溶液B;
三、向溶液B中加入FeCl2·4H2O,搅拌至完全溶解得溶液C;
四、将溶液C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水热反应釜中,控制热反应釜的填充度为70~80%,水热反应温度为150~180℃,水热反应时间为12~18h,经水热反应得到水热合成产物D;
五、将水热合成产物D经分离、洗涤、烘干和研磨后得电池负极材料。
作为本发明一种制备大功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聚乙二醇的聚合度为600-20000,聚乙二醇加入量为步骤一中去离子水重量的1/5~1/4。
作为本发明一种制备大功率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FeCl2·4H2O的加入量为步骤一中去离子水重量的1/50~1/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66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