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源吸盘式红外感应自动照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6428.9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4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峰;付宇泽;陈田;邓艳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F21S9/03 | 分类号: | F21S9/03;F21V21/092;F21V23/00;F21V2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张美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光控 上外壳 下外壳 节能灯泡 红外感应开关 可充电锂电池 自动照明装置 光敏电阻 红外感应 真空吸盘 安装孔 玻璃罩 充电口 吸盘式 侧面 无源 装设 嵌入式连接 配合连接 太阳能板 梯形结构 外壳外壁 螺钉 上端 垂直的 卡接 外壁 配合 | ||
一种无源吸盘式红外感应自动照明装置,包括上外壳、下外壳、红外感应开关、节能灯泡及用于给节能灯泡提供能量的可充电锂电池、充电口、光敏电阻、红外光控壳、玻璃罩。所述上外壳与下外壳通过螺钉配合连接,所述下外壳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真空吸盘,与真空吸盘相对的外壳外壁另一侧开设有一凹槽,与开设有凹槽的侧面相垂直的其中一侧面开设有充电口,红外光控壳与凹槽相配合卡接,所述玻璃罩与凹槽采用嵌入式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开关与光敏电阻装设于红外光控壳内,所述红外光控壳为梯形结构,所述可充电锂电池装设于下外壳内部,上外壳其中一侧面开设有一安装孔,安装孔与节能灯泡相配合,上外壳上端具有太阳能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无源吸盘式红外感应自动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装置,目前只适用于手机及其他数码用品的充电。近几年移动电源的迅速崛起,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大众所接受,但是适用范围却异常局限。红外线传感技术也在全球范围内适用,红外传感器可感应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并对电路进行控制。现有路边配置的路灯采用定时开关或安装光敏电阻控制其在白天关闭,晚上则感应照亮起为路人照明。目前现有的红外感应照明装置只能局限于有电源的地方,比如城市楼道、厕所,但是乡镇巷道电网稀疏,路灯设置较少,夜晚漆黑,难以实现夜晚照明。有的街道和场所一整夜很少有人经过,设置路灯过于浪费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源吸盘式红外感应自动照明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源吸盘式红外感应自动照明装置,包括上外壳、下外壳、红外感应开关、充电口、光敏电阻、红外光控壳、玻璃罩、节能灯泡及用于给节能灯泡提供能量的可充电锂电池。
所述上外壳与下外壳通过螺钉配合连接,所述下外壳外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真空吸盘,与真空吸盘相对的外壳外壁另一侧开设有一凹槽,与开设有凹槽的侧面相垂直的其中一侧面开设有充电口,红外光控壳与凹槽相配合卡接,所述玻璃罩与凹槽采用嵌入式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开关与光敏电阻装设于红外光控壳内,所述红外光控壳为梯形结构,所述可充电锂电池装设于下外壳内部,上外壳其中一侧面开设有一安装孔,安装孔与节能灯泡相配合,上外壳上端具有太阳能板,上外壳通过固定连接杆与太阳能板连接,固定连接杆内部具有导线,太阳能板通过导线与可充电锂电池连接,可充电锂电池通过导线与节能灯泡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开关、光敏电阻通过导线连接于可充电锂电池与节能灯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光控壳包括上端口、下端口,所述上端口的面积小于下端口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光控壳的上端口与下外壳的凹槽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可充电锂电池为节能灯泡提供12V直流电。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感应开关为漫反射远距离感应红外线光电开关,其型号为SL-ZLZD-E6W。
进一步的,所述上外壳与下外壳采用塑料一次成型而成。
更进一步的,固定连接杆中心开设有导线孔,其连接太阳能板与可充电锂电池的导线放置于导线孔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外壳与固定连接杆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通孔与固定连接杆相配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源吸盘式红外感应照明装置,能做到人到灯亮,人离灯熄,乡间小道,随处照明,安全节能;
2.该装置的外壳采用吸盘设计,实现在任何光滑墙面安装的功能,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源吸盘式红外感应自动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64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