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载流子存储效应的超结IGBT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5708.8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8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黄铭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08;H01L29/10;H01L29/423;H01L29/7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载流子 存储 效应 igbt | ||
1.一种超结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其元胞结构包括:耐压层,与所述耐压层的一面相接触的集电结构,与所述耐压层的另一面相接触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基区,与所述基区至少有部分接触的重掺杂的第一导电类型的发射区,与所述发射区、所述基区以及所述耐压层均接触的用于控制器件导通与关断的栅极结构,覆盖于所述集电结构的导体形成的集电极,覆盖于所述发射区和所述基区的导体形成的发射极,覆盖于所述用于控制器件导通与关断的栅极结构的导体形成的栅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发射极覆盖的基区至少有部分是重掺杂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以便形成欧姆接触;
所述集电结构由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类型的集电区与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缓冲区构成,所述缓冲区与所述耐压层相接触,所述集电区与所述集电极直接接触;
所述耐压层由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与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构成,所述耐压层中的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与所述耐压层中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相互接触,其形成的接触面垂直或近似垂直于所述缓冲区顶部平面,并垂直或近似垂直于所述基区和所述栅极结构的底部平面;
所述耐压层与所述缓冲区是直接接触,或是通过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辅助层间接接触;
所述用于控制器件导通与关断的栅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绝缘介质层和至少一个导体区,所述绝缘介质层与所述发射区、所述基区以及所述耐压层均直接接触;所述导体区与所述绝缘介质层直接接触,并通过所述绝缘介质层与所述发射区、所述基区以及所述耐压层相隔离,所述导体区与所述栅极直接接触;
所述耐压层中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不与所述基区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所述用于控制器件导通与关断的栅极结构与所述基区相隔离,或是通过所述用于控制器件导通与关断的栅极结构以及连接发射极的槽型栅极结构与所述基区相隔离;
所述连接发射极的槽型栅极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绝缘介质层和至少一个导体区,所述绝缘介质层与所述基区以及所述耐压层均直接接触,而与所述发射区直接接触或不直接接触;所述导体区与所述绝缘介质层直接接触,并通过所述绝缘介质层与所述基区以及所述耐压层相隔离,所述导体区之上覆盖有一导体,所述导体通过导线与所述发射极相连接;
所述绝缘介质层是由绝缘介质材料构成,所述栅极结构中的导体区是由重掺杂的多晶半导体材料或/和金属材料构成;
所述耐压层中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与所述发射极之间通过一个基极开路的双极型晶体管相连接;所述基极开路的双极型晶体管由所述耐压层中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以及一个重掺杂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构成;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与所述耐压层中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和所述重掺杂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均直接接触,并将所述耐压层中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与所述重掺杂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相隔离;所述基极开路的双极型晶体管通过所述用于控制器件导通与关断的栅极结构与所述基区相隔离,或通过所述用于控制器件导通与关断的栅极结构以及所述连接发射极的槽型栅极结构与所述基区相隔离;所述连接发射极的槽型栅极结构以及所述用于控制器件导通与关断的栅极结构与所述耐压层中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以及所述重掺杂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均直接接触,从而也构成了一个衬底浮空的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结构;所述重掺杂的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之上覆盖有一个导体形成欧姆接触,所述导体通过导线与所述发射极相连;
所述超结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的元胞形状是条形或六角形或矩形,所述耐压层中的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和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的排列方式是条形或六角形或圆形或矩形;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时,所述的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时,所述的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结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压层中的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与所述基区是直接接触,或是通过一个第一导电类型的载流子存储层相接触;所述载流子存储层的最高掺杂浓度高于所述耐压层中的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区的掺杂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570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