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3686.1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2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守国;蒋晓波;李均强;张晓文;于雷;肖昌;赵辉;吴清东;何正彪;王斌;丁磊;王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4/02 | 分类号: | E21B34/02;E21B33/06;E21B47/047;E21B4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钱能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采井 作业 汽窜防控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的防控方法,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用于热采井作业井口,该热采井作业井口包括第一四通装置、与所述第一四通装置相连接的变径法兰、与所述变径法兰相连接的第二四通装置,所述第一四通装置和所述第二四通装置内具有注汽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包括:
第一防喷器,所述第一防喷器包括第一夹紧件和与所述第一夹紧件铰链连接的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夹紧件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防喷器用于在拆卸开所述第一四通装置和所述变径法兰后,夹住所述注汽管柱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四通装置的上端端口上;
井口装置,所述井口装置能够连接在所述注汽管柱上,并能够与套管之间进行坐封,所述井口装置用于监测套管中的压力并对注汽管柱进行开闭,所述井口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通道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一通道开闭的开闭机构;与所述壳体相连接的上接头,所述上接头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接的第二通道,所述上接头上还具有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四通道上连接有压力表;部分套设在所述上接头下端的坐封短节,所述坐封短节与所述上接头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与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坐封短节的侧壁上具有与所述环形空间相连通的贯穿孔,所述坐封短节的内壁上具有封堵部以使所述环形空间的下端封闭;设置在所述坐封短节外的封隔器,所述封隔器位于所述贯穿孔的上方;洗压井接头,所述洗压井接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流道,所述本体的上端具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本体的侧壁具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第二开口;
第二防喷器,其用于在所述井口装置与所述套管之间进行坐封后套装在所述井口装置上;
液面监测装置,其连接在所述第一四通装置的侧端口上,用于实现作业过程中的液面监控;
所述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的防控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四通装置和所述变径法兰拆卸分离;
上提所述第二四通装置、所述变径法兰以及所述注汽管柱;
将所述第一防喷器安装至所述注汽管柱上并抵住所述第一四通装置的上端端口;
将所述注汽管柱与所述变径法兰拆卸分离,在所述注汽管柱上连接所述井口装置;
将所述第一防喷器从所述注汽管柱上拆卸下来,并将所述井口装置悬挂座封在井内套管上;
在所述井口装置外套装所述第二防喷器并使第二防喷器抵住所述第一四通装置的上端端口;
在所述第一四通装置的侧端口上连接液面监测装置;
通过所述第一四通装置的旁通口向所述井内套管中灌入修井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的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门为单流阀,所述单流阀能由所述第三通道向所述环形空间方向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的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通道内的阀座和阀芯,所述阀芯为旋塞阀阀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的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喷器为常规类型的防喷器,其具体型号根据现场井控级别而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的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面监测装置能够识别与诊断作业过程中井内液面变化,实时监测井内液面高度,所述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的防控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液面监测装置监测井内液面高度下降时,通过所述第一四通装置的旁通口向所述井内套管中补充修井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的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的防控方法还包括:
当注汽管柱中的压力过高时,通过所述井口装置对注汽管柱进行开启以实现放压。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的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采井作业汽窜防控装置的防控方法还包括:
若通过所述第四通道上的压力表观察到油套环空内突发压力,则打开所述第二阀门向所述第三通道通入液体,通过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通道回收所述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36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