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装配支架和支承板组成的套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3426.4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4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汉斯-彼得·威尔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斯-彼得·威尔弗 |
主分类号: | G10G7/00 | 分类号: | G10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汪勤;吴鹏 |
地址: | 德国马克***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装配 支架 支承 组成 套件 | ||
1.一种包括支承板(12)和至少一个快速装配支架(11)的套件,其中,通过侧边支脚或者框架元件(23、24)在支承板(12)下方形成一自由空间(35),该自由空间还能够被用于布线目的或者用于安置电源部件,其中快速装配支架(11)设计和确定用于把电子组件固定在支承板(12)上,
其中,支承板(12)具有多个在预定的网格中平行布置的长形孔(13、14),其中具有第一长形孔(13)和第二长形孔(14)的长形孔对以预定的网格尺寸(A)垂直于两个长形孔(13、14)的纵向延展布置,其中长形孔(13、14)具有直线的且彼此平行地延伸的纵向边缘(15-18),以及快速装配支架(11)具有第一固定元件(19)以及第二固定元件(20),所述第一固定元件和第二固定元件以与网格尺寸(A)一致的间距布置在快速装配支架(11)上,
其中,第一固定元件(19)设计用于与第一长形孔(13)锁止以及第二固定元件(20)设计用于与第二长形孔(14)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通过快速装配支架的第一固定元件(19)以及第二固定元件(20)分别利用第一长形孔(13)和第二长形孔(14)的朝向彼此的纵向边缘(15、17)实现快速装配支架(11)的锁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通过快速装配支架的第一固定元件(19)以及第二固定元件(20)分别利用第一长形孔(13)和第二长形孔(14)的背离彼此的纵向边缘(15、17)实现快速装配支架(11)的锁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固定元件(19、20)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元件(19、20)如此弹性地设计,使得固定元件仅在克服预定的弹力的情况下才能锁止到配属的长形孔(13、14)中或者在克服预定的弹力的情况下才能从该长形孔(13、14)中脱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元件(19)和/或第二固定元件(20)分别具有第一锁止面(21)或第二锁止面(22),所述第一锁止面或第二锁止面在锁止位置中朝向相应的长形孔(13、14)的配属的纵向边缘(15-18)。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元件(19)和/或第二固定元件(20)分别包括保持部段(25、26),所述保持部段围绕接合支承板(12)的配属的纵向边缘(15-18),以及设置用于贴靠支承板(12)的背面(27)。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固定元件(19、20)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元件(19、20)设计为基本上U形的弹性夹,所述弹性夹具有第一腿部(28)和第二腿部(2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腿部(28)和第二腿部(29)的间距基本上对应于长形孔(13、14)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快速装配支架在其背离固定元件(19、20)的正面(30)上设有固定部件(31),以便固定电子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件包括自粘结的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件(19、20)具有平行于长形孔(13、14)的纵向延展的预定的宽度B,以便在长形孔内部轴向引导的同时有利于进行侧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在快速装配支架和支承板朝向快速装配支架的正面之间起作用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计并确定用于,以预定的预紧力把快速装配支架如此保持在支承板(12)上,从而沿垂直于支承板的表面的方向无间隙地保持该快速装配支架(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斯-彼得·威尔弗,未经汉斯-彼得·威尔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34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显示系统及显示方法
-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音频辅助创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