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元件以及电源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3179.8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25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殿西雅光;隺田彰吾;西川隆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04;H01M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元件 以及 电源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蓄电元件以及电源组件。蓄电元件具备:发电单元;收纳容器,该收纳容器对上述发电单元进行收纳;连接体,该连接体与上述发电单元电连接、且具有外部连接用的端子部件;以及绝缘部件,该绝缘部件在多个嵌合部位与上述收纳容器嵌合,该绝缘部件供上述连接体固定使用,并且使形成有上述发电单元以及上述连接体的导电路、与上述收纳容器绝缘。
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13年7月19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310306287.6、发明名称为蓄电元件以及电源组件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元件以及电源组件。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作为与一次电池置换的电池而使用。此外,二次电池作为手机或IT设备等的电子设备的电源而得到广泛普及。尤其是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因此,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电动汽车等产业用大型电气设备中的应用也得以推进发展。
图12是示出基于现有技术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示意性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这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例如于日本特开2010-097822号公报中有所记载。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0具备六面体的外部结构。该外部结构构成为包括容器主体110与板状的盖部120。容器主体110的形状为具有开口的箱状。容器主体110的开口被盖部120封闭。盖部120的材质为铝。
端子引出用的贯通孔120a在盖部120开口。绝缘封闭件122位于贯通孔120a的上方。绝缘封闭件12的外形为八棱柱形状。绝缘封闭件122为绝缘性材料制的部件。在绝缘封闭件122的被框体122a包围的底面122b上形成有贯通孔122c。此外,贯通孔122c与底面122b一起朝盖部120的贯通孔120a延伸。即,贯通孔122c与贯通孔120a连通。
连接部件123为导电性的金属制部件。八棱柱形状的主体部123a位于连接部件123的中央。筒部123b以及123c分别从主体部123a的两底面突出。主体部123a嵌合于绝缘封闭件122的框体122a。筒部123b插入到盖部120的贯通孔120a。由此,使得筒部123b与收纳于容器主体110内部的集电体(未图示)连接。集电体在容器主体110内与发电单元连接。
在盖部120的两端、且在比贯通孔120a靠外侧的位置形成有凸部120b。凸部120b为盖部120的壁体的突出部分。凸部120b的平面形状(横截面形状)为矩形。进而,在凸部120b覆盖固定有止转部件121。止转部件121具有高度较低的四棱柱状。止转部件121为合成树脂制的部件。止转部件121的背面(未图示)具有与凸部120b的形状对应的凹部。因此,止转部件121通过与凸部120b嵌合而固定于盖部120上。
进而,端子部件125位于止转部件121的上方。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0借助端子部件125而与外部负载或者其它电池连接。端子部件125为由铁、不锈钢等的强度高且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成的部件。端子部件125具备螺栓部125a与基座部125b。在螺栓部125a的表面设置有螺纹牙。基座部125b形成于螺栓部125a的根部。基座部125b的外形为四棱柱状。
在基座部125b的与盖部120对置的一侧的主面形成有凹部125c。凹部125c的形状与止转部件121的形状对应。凹部125c嵌合于止转部件121。由此,端子部件125以相对于盖部120绝缘的状态而固定于盖部120。
进而,以覆盖于连接部件123以及端子部件125双方的方式载置有桥接(bridge)部件124。在桥接部件124的表面形成有贯通孔124a与贯通孔124b。连接部件123的筒部123c插入于贯通孔124a。端子部件125的螺栓部125a插入于贯通孔124b。桥接部件124为导电性金属制的板状的部件。筒部123c插入于贯通孔124a。螺栓部125a插入于贯通孔124b。在该状态下,对筒部123c的末端进行铆接加工。由此,将桥接部件124固定于连接部件123。由此,使得连接部件123与端子部件125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未经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31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