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液监控及生命体征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42326.X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7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严如强;周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监控 生命 体征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液监控及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包括双电源供电模块、控制单元、检测液滴和液位的液滴/液位检测模块、采集心电信息的心电信息采集模块、采集脉搏信息的脉搏信息采集模块、采集血压信息的血压信息采集模块、储存采集数据的存储模块、报警提醒模块、监护界面展示并显示监测值的LCD显示屏、提供用户自主选择相应的监测功能和设置参数和报警阈值功能的设置/功能选择模块、将信息和设定数据传输至数据管理计算机分析处理融合的无线传输模块和用于对输液滴速的控制和输液终止阻断控制的滴速/阻断控制模块。本发明能够对输液过程和人体生理主要参数进行实时自主监控,有助于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且能够实现用户自身的健康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及健康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液监控及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作为医疗护理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其因给药迅速、疗效快、刺激小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普遍,保证静脉输液过程安全有效是病房护士的主要工作内容,但这种人工监控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且很容易因为操作不当引发护患矛盾。在输液的过程中,也无法对输液进行全程的监控,通过手动滑轮控制药液流速的方式不够准确,人工调节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输液过程中滴速的检测与精确控制也是现代智能医疗领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医疗卫生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脉搏、心率、心电、血压等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统称为生命体征,这些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当其出现较大变化时则预示着人体可能出现了病理变化,对生命体征的监测作为一种健康监护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的青睐和重视,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在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以及较好的发展前景。
输液监控及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能够综合考虑静脉输液监控和生命体征监测,完成输液过程中对药液滴速、药液剩余量、液位等进行实时监测与报警,并通过步进电机控制模块维持滴速稳定,摒弃了传统的通过滑轮控制滴速的方法;可同时在输液过程中对人体生命体征(心电、脉搏、血压等)进行实时采集检测和分析处理,其对目前医学领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一方面,输液过程的自动监测和控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病患和家属也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另一方面,传统的生命体征检测仪器测量功能单一,只能在医院或卫生所等特定应用场所,体积较大不够便携,不适用于野外、家庭和社区医疗等场所。本发明设计一种输液监控及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解决现有医疗监护设备和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上述问题,实现输液过程中的滴速/液位的自动监控和多个人体生理参数同时监测,本发明提供一种输液监控及生命体征监测系统。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输液监控及生命体征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双电源供电模块、控制单元、液滴/液位检测模块、心电信息采集模块、脉搏信息采集模块、血压信息采集模块、存储模块、报警提醒模块、LCD显示屏、设置/功能选择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滴速/阻断控制模块;
所述双电源供电模块用于给整个系统提供电能;所述液滴/液位检测模块、心电信息采集模块、脉搏信息采集模块、血压信息采集模块、存储模块、报警提醒模块、LCD显示屏、设置/功能选择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滴速/阻断控制模块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所述液滴/液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液滴和液位;所述心电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心电信息;所述脉搏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脉搏信息;所述血压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血压信息;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储存采集的数据;所述设置/功能选择模块能够提供用户自主选择相应的监测功能和设置参数和报警阈值的功能,当异常情况出现时可以通过报警提醒模块及时通知用户或医护人员;LCD显示模块用于监护界面展示并显示监测值;所述滴速/阻断控制模块用于对输液滴速的控制和输液终止阻断控制;无线传输模块将各种监测信息和设定数据传输至数据管理计算机分析处理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23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