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技术的蓝藻治理水体污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41273.X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3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神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姜庆梅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活性 微生物 技术 蓝藻 治理 水体 污染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技术的蓝藻治理水体污染方法,在江河流域或者湖泊、池塘中,投放蓝藻液,同时投放活性生物净水剂,增强了有益微生物抢食大量营养物质的能力而加速繁殖、生长,使有益微生物成为主导活性微生物,能够快速吸收、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同时抑制其它有害微生物,再在蓝藻菌上升过程中,吸附固定水中氮、磷营养物及重金属和其它悬浮物,而便于打捞、收集,作为高效有机肥的原料,以减少化肥施用量,使蓝藻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实现以污治污的良性治理,使水体变得透明清澈,有利于水体中的水生物及植物能在充分的光合作用下健康成长,快速恢复水体生态净化功能,最终恢复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技术的蓝藻治理水体污染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江河流域、湖泊、池塘中的水体净化是一项难度极大、处理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仅用单一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是难于达到净化目的、并起得理想净化效果的。尤其当水中污染物不能与水彻底分离时,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水的透明度,进而阻碍水体中水生生物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生物、微生物、植物等健康生长,最终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分离的污染物因沉入水底而难于收集利用,并会再次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同时随着沉入污物的逐渐积累而影响水深,改变原有水生态环境。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有效的即能把水体净化干净,使污染物与水体彻底分离,又能使污染物漂浮于水面而便于打捞利用的综合治理方法,以从根本上解决江河流域、湖泊、池塘的水体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微生物技术配合蓝藻共同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以达到治理江河、湖泊、池塘污水的目的,并使水体中的污染物与水快速彻底分离,从而使蓝藻絮凝污染物上浮到水面,便于打捞后作为有机肥的原料,实现引污治污或者以污治污,使水体得到有效净化。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技术的蓝藻治理水体污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在江河流域或者湖泊、池塘中,投放蓝藻干物质含量为0.5~5g/L的蓝藻液,其中:江河中投放该蓝藻液的流量是水流量的0.1~1%;湖泊、池塘中投放该蓝藻液的重量是水重量的0.1~1%;
B、在投放蓝藻液的同时投放活性生物净水剂,其中:江河流域中投放该活性生物净水剂的流量是水流量的0.01~0.1%;湖泊、池塘中投放该活性生物净水剂的重量是水重量的0.01~0.1%,且该活性生物净水剂由下列质量比的组分组成:
壳聚糖0.5~2%柠檬酸1~2.5%
微生态制剂2~4%水余量;
其中:微生态制剂由下列体积比的组分组成:混合菌:液体培养基=10~15:100~200,
混合菌由下列体积比的组分组成:血色红假单胞菌:泾阳链霉菌:乳酸链球菌=2~3:0.5~1:2~4;
液体培养基由下列质量比的组分组成:红糖5~7%、酵母粉1~2%、余量为水;
C、打捞、收集浮于水面上的絮凝物后,使江河流域或者湖泊、池塘中的水体得到净化。
所述生物活性净水剂通过下列方法制得:
1)按下列质量比的组分进行备料:
壳聚糖0.5~2%柠檬酸1~2.5%
微生态制剂2~4%水余量;
2)将壳聚糖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后加入柠檬酸混匀,加热到60~80℃,并在搅拌下溶解至透明无颗粒后,冷却至25~30℃,再加入微生态制剂,混匀,密封发酵1~2个小时,用乳酸调节pH值至3~3.5,即得到生物活性净水剂;其中:所述微生态制剂经过下列方法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神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神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412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