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方法及修补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9690.0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6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孔金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金河 |
主分类号: | E01C7/18 | 分类号: | E01C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补 沥青路面裂缝 止水带 加热 乳化沥青 灌缝 清扫 沥青路面修补 防水效果好 开槽部位 裂缝方向 裂缝修补 路基基础 路面沥青 使用寿命 阶梯槽 可靠度 碎渣 碎石 粘贴 喷洒 路基 养护 雨水 防护 铺设 侵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方法及修补构造,用于解决现有的沥青路面修补结构不够牢靠的问题。该修补方法包括六个步骤,依次为沿着裂缝方向开阶梯槽、清理、加热并灌缝,将开槽部位加热至100至140摄氏度左右,并立刻粘贴止水带和喷洒热的乳化沥青,最后进行路面沥青或者碎石的铺设和清扫路面上的碎渣清扫干净并养护。本方法是一种防水效果好、裂缝修补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法,通过加热进行灌缝的方式提高乳化沥青与缝隙的结合强度和牢靠度,通过止水带的设置形成有效的防护,尤其使得止水带以下的路基基础免受雨水的侵蚀,提高路基的可靠度。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沥青路面修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路面构造,在沥青路面服役期间,由于路面局部沉降、冷冻灾害、超载碾压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沥青路面会出现裂缝。这些裂缝如不及时处治,时间久了,中面层的基层甚至路基都会被软化,产生唧浆、网裂、沉陷、错台,从而加速对路面的破坏。所以需要对破损的沥青路面裂缝进行及时的修补。
根据行业指南手册,现有技术对裂缝的修补方法主要分为热法灌缝和冷法灌缝。所谓的热法灌缝是指,采用常温下为固体或粘稠液体的灌缝材料,通过加热设备对灌缝材料进行提前加热,通常灌缝材料需要加热到150℃以上,粘度明显降低后,才可灌入裂缝。灌入后,随着温度的降低,由于路面是低温状态,灌封材料的粘度又将急剧增大,所以很难渗透到裂缝两侧的沥青路面中,无法与旧的沥青路面形成一体,粘结性差,容易再次发生裂缝,既增大了修补成本又增加了修补工序。
所谓的冷法灌缝是指,采用乳化沥青进行直接灌封,乳化沥青在使用前无需加热,具有常温粘度低,流动性好,表面张力小,易于渗透等优点,是理想的灌缝材料。但是,现有的冷法灌缝采用人工直接灌入技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首先,现有技术只能对于裂缝宽度<3毫米的轻度裂缝进行修补;其次,由于直接将乳化沥青灌入裂缝,乳化沥青的灌入量小,无法使乳化沥青完全充满整个裂缝及其周边空隙,达不到完全闭合裂缝及周边空隙的目的;其三,由于只是简单灌缝,乳化沥青在短时间内下渗流动速度有限,灌不满现象突出,又难以观察到,但是在服役后,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缝内乳化沥青的高度才会明显降低,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时间的延长,缝内材料的高度会持续降低,因此,现有冷法灌缝处治后的沥青路面往往在养护后不久就会在裂缝处再次出现裂缝;原因在于,灌缝材料的强度远低于沥青面层材料,因此,使用时间短,需要多次修补,全寿命养护费用高的现象。可见,现有冷法灌缝技术,不能发挥乳化沥青材料的性能优势,修补效果差。
以上技术问题也是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技术现象,现有的技术手册中有关介绍较多,但是均没有给出比较好的介绍方案,本发明就是从上述的问题出发,提出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方法及修补构造,是一种冷灌封方案,用于解决现有的冷灌缝灌缝材料少、容易产生二次裂缝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沥青路面裂缝修补方法,该方法是沥青公路中出现的裂缝进行处理的,其特征在于,按照下列步骤处理:
步骤一,沿着裂缝方向,在沥青面层中开阶梯槽,
步骤二,对阶梯槽槽内的碎渣及阶梯槽两侧的灰尘进行清理;
步骤三,加热并灌缝,将若干注浆喷嘴下端插入裂缝内,并在阶梯槽内放置密封条,并将密封条压紧,所述密封条和注浆喷嘴彼此间隔设置,首先通过热风设备和注浆喷嘴向裂缝内鼓入温度不低于80摄氏度、压力不低于1兆帕的热风,然后停止鼓风并向裂缝内灌入乳化沥青,直至所述乳化沥青在密封条的裂缝处连续溢出,使用刮板将溢出至阶梯槽内的乳化沥青摊平;
步骤四,将开槽部位加热至100至140摄氏度左右,然后立刻进行如下操作:
A、粘贴止水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金河,未经孔金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96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