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粉燃烧器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9102.3 | 申请日: | 201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2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博全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00 | 分类号: | F23D1/00;F23C7/00;F23L1/00;F23L9/00 |
代理公司: | 唐山顺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06 | 代理人: | 于文顺 |
地址: | 06329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煤管道 煤粉燃烧器 喷油管道 稳燃装置 煤粉 喷油嘴 耐磨板 油泵 设备技术领域 出口 均匀布置 平行布置 相邻布置 一端连接 废气物 燃烧口 弯曲板 风机 挡块 耗能 喷煤 原煤 点火 排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粉燃烧器及使用方法,属于煤粉燃烧器设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喷煤管道(2)的一端为煤粉出口,喷煤管道(2)的另一端设有送煤风机(13),喷煤管道(2)的煤粉出口设有稳燃装置(6),所述稳燃装置(6)包括两块平行布置的耐磨板,每块耐磨板上均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喷煤孔,喷煤管道(2)内设有挡块(4)和弯曲板(5),喷油管道(7)的一端设有喷油嘴,喷油管道(7)的另一端连接油泵,喷煤管道(2)煤粉出口的稳燃装置(6)和喷油管道(7)的喷油嘴相邻布置,构成燃烧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点火容易升温快,能够降低耗能30%左右,提高了原煤利用率,减少了废气物的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粉燃烧器及使用方法,属于煤粉燃烧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烧器的种类很多,比较大众化的燃烧器是三通道和五通道燃烧器,根据燃料的不同,选择燃烧器的形式也不一样。煤粉燃烧器具有特殊设计的多级多嘴送风导向结构,能短时间内使煤粉产生高温涡流,燃烧完全,热利用率高。
煤粉高效燃烧技术与低NOx燃烧技术是互为矛盾的两项技术。降低NOx生成与排放,根本在于控制燃烧区域的温度不能太高,但低温燃烧又影响煤粉燃烧率,协调好这两项技术的应用,使之达到综合最佳效果是目的,实际上就要求对煤粉燃烧的全过程加以控制。能够保证煤粉着火的稳定性,又有较低的燃烧温度,同时有足够长的并在一定温度下的燃烧时间保证燃尽。目前,所使用的煤粉燃烧器燃烧效果欠佳,点火困难,升温较慢,燃料燃烧不完全,耗能大,热量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粉燃烧器,点火容易升温快,节能效果好,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粉燃烧器,包含喷煤管道、挡块、弯曲板、稳燃装置、喷油管道和送煤风机,喷煤管道的一端为煤粉出口,喷煤管道的另一端设有送煤风机,喷煤管道的煤粉出口设有稳燃装置,所述稳燃装置包括两块平行布置的耐磨板,每块耐磨板上均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喷煤孔,喷煤管道内设有挡块和弯曲板,喷油管道的一端设有喷油嘴,喷油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油泵,喷煤管道煤粉出口的稳燃装置和喷油管道的喷油嘴相邻布置,构成燃烧口。
所述喷煤管道内的弯曲板固定在喷煤管道的内壁上,弯曲板沿喷煤管道的轴向布置。
所述喷煤管道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设有一次风管和二次风管,所述一次风管和二次风管与喷煤管道同中心线布置。
所述喷煤管道设有送煤风机的一端与喷煤仓通过分隔轮连通。
所述稳燃装置中的两块平行布置的耐磨板,一块耐磨板固定在喷煤管道上,另一块耐磨板靠近燃烧口,固定在喷煤管道上的耐磨板的直径小于靠近燃烧口的耐磨板的直径。
所述喷油管道上设有压缩空气入口。
一种煤粉燃烧器的使用方法,采用上述煤粉燃烧器,包含如下步骤:点火时,首先开启油泵,柴油从喷油管道进入喷油嘴,通过压缩空气将柴油雾化,然后用火把将其点燃,当升到一定温度后,开启送煤风机,煤粉通过喷煤管道和稳燃装置中的耐磨板上的喷煤孔喷出,并被柴油引燃,然后开启一次风管和二次风管进行助燃,使燃烧口的温度迅速升温,直到满足生产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点火容易升温快,能够降低耗能30%左右,提高了原煤利用率,减少了废气物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喷煤管道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稳燃装置侧视图;
图中:一次风管1、喷煤管道2、二次风管3、挡块4、弯曲板5、稳燃装置6、喷油管道7、不锈钢保温墙8、热风炉9、入磨热风管道10、喷煤仓11、分隔轮12、送煤风机13、压缩空气入口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博全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唐山博全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91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