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螨滤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7520.9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4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刚;肖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刚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A01M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网层 除螨 滤网 尘螨 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制备方法和应用 有机聚合物 框架主体 纳米粒子 纳米纤维 壳聚糖 溶菌酶 双层滤网结构 编织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蛋白 降解 杀伤 杀螨 释放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螨滤网,包括框架主体及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上的第一滤网层和第二滤网层,所述第一滤网层由第一有机聚合物纳米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第二滤网层由第二有机聚合物纳米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第一滤网层表面负载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所述第二滤网层表面负载有溶菌酶和壳聚糖中的一种或两种。本发明所述过除螨滤网采用双层滤网结构,在第一滤网层上负载具有杀螨功能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可有效杀伤空气中的尘螨,减少尘螨在滤网上的滋生;在第二滤网层上负载溶菌酶和/或壳聚糖,可进一步降解由尘螨释放在空气中的过敏原蛋白,有效降低过敏性疾病的患病风险,改善空气质量。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除螨滤网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螨滤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过敏性疾病是由于各种接触或吸入变应原(或称过敏原)引起的,变应原大部分为蛋白质,也可为多肽或糖类以及人工合成的物质如药物等。其中粉尘螨和屋尘螨都是强烈的变应原,能引起全身性变态反应包括变应性哮喘、变应性皮炎、变应性荨麻疹等疾病。全球性分布的最主要的尘螨有两种,即尘螨亚科的屋尘螨和粉尘螨,占所有螨数量的80-90%,并且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室内过敏原。在我国15个城镇屋舍进行的尘螨调查结果显示:城市房舍的尘螨检出率均在40%以上,上海等地更是高达66.67%。
研究发现,减少环境中的尘螨过敏原数量,会降低儿童及青少年患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并且在免疫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过程中,减少患者所在的环境中的尘螨数量,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一些空气滤网,主要是用于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并不能有效减少尘螨的数量;此外,经滤网过滤后的尘螨仍会附着在滤网表面,并大量滋生,造成空气中尘螨数目的增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螨滤网,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尘螨,减少所述除螨滤网上尘螨的滋生,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蛋白,改善空气质量。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螨滤网,包括框架主体及设置于所述框架主体上的第一滤网层和第二滤网层,所述第一滤网层由第一有机聚合物纳米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第二滤网层由第二有机聚合物纳米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第一滤网层表面负载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所述第二滤网层表面负载有溶菌酶和壳聚糖中的一种或两种。
可选的,所述第一滤网层和所述第二滤网层均与所述框架主体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滤网层和所述第二滤网层层叠设置或间隔设置,当间隔设置时,所述第一滤网层和所述第二滤网层的间隔距离为0.1-50mm。例如所述间隔距离可以为0.1-20mm,或为0.1-15mm,或为0.5-25mm,或为5-30mm。
可选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螨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粒子包括银(Ag)和铜(Cu)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包括氧化银(Ag2O)和二氧化钛(TiO2)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可以为银与氧化银的混合物,可以为银与二氧化钛的混合物,可以为银、二氧化钛和铜的混合物,可以为银、氧化银和铜的混合物,可以为银、氧化银、二氧化钛和铜的混合物。所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200nm。本发明所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具有良好的杀螨杀菌性能,可以有效对螨虫进行杀伤,减少螨虫在除螨滤网的第一滤网层上滋生。
可选的,所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可掺杂在所述第一滤网层的所述第一有机聚合物纳米纤维内部表面,或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粘附在所述第一滤网层表面,或通过胶粘剂粘附在所述第一滤网层表面。所述胶粘剂包括有机粘结剂或无机粘结剂,可以为乳胶、氯丁-酚醛胶、聚氨酯胶、环氧胶、丙烯酸酯浮液胶和热熔胶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使用胶粘剂可以有效提高所述第一滤网层表面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负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刚,未经刘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75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硫塔的回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拆卸的分子筛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