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配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的判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7223.4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5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何鑫;王永刚;王宇恩;蒲超廷;刘岑俐;杨万锦;朱勇;万春竹;白加林;赵武智;牛静;邬小坤;赵凌;熊学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王海权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判定 零序电流 行波 高阻接地故障 故障方向检测 间歇性检测 配电线路 采集 方向元件 幅值变化 故障发生 间歇故障 零序电压 灵活调整 判断结果 特性检测 灵敏性 保证 | ||
1.一种用于配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故障间歇性检测判定流程和故障方向检测判定流程,所述故障方向检测流程采集零序电流行波和零序电压行波,基于行波信息进行判断,得到故障发生的方向;所述故障间歇性检测判定流程采集零序电流,基于零序电流幅值变化数据进行判断,得到具体的判断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方向检测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启动故障方向检测;
步骤302:获取零模电流行波和零模电压行波;
步骤304:零模电流行波和零模电压行波分别进行小波变换,获得各自的小波变换系数;
步骤306:模极大值提取,获得零模电流行波和零模电压行波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
步骤308:波头极性判定,获得零模电流行波和零模电压行波的波头极性,比较判定两者的波头极性关系;
步骤310:判断两者的波头极性是否相反,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312,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进入步骤314;
步骤312:确定本条线路出现故障,给出故障方向为正信号;
步骤314:确定本条线路未出现故障,复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方向检测判定流程包括正常运行和故障启动两个阶段,在正常运行阶段,只采集零序电流并计算以下数据:
a.当前点开始向前一段时间,电流幅值的平均值;
b.当前点按照傅立叶算法计算的当前点的幅值以及该幅值相对平均值的增量;
如果上述的增量大于启动阈值则启动算法进入故障启动阶段,所述故障启动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处根据平均值和当前幅值计算增量,再用该增量和启动阈值比较,启动整个算法;
步骤3.2:如果设置为自动调整阈值,则将启动时刻计算得到的大于噪音值的绝对值计算作为方向元件的方向阈值;
步骤3.3:根据启动前的平均幅值计算当前启动时刻的幅值增量;
步骤3.4:对正方向的故障燃起引起脉冲进行计数;
步骤3.5:定时器控制整个启动检测过程,在定时器结束时,报告该次启动的结果;
步骤3.6:检测零序电流在一个预设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根据零序电流幅值的变化确定故障燃起或熄灭,根据预设时间内燃起和熄灭的激烈程度来判断高阻故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6中,根据定时器设定时间内的脉冲数判断严重级别,各级别分别为:
故障:脉冲数大于故障阈值;
暂态:脉冲数大于等于2小于故障阈值;
稳态:幅值只有一次性的增量;
噪声:其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6中,根据定时器设定时间内的脉冲数判断严重级别的步骤为:在启动后而定时器还没有定时结束时,根据启动前的平均幅值计算每一点的幅值增量,增量大于故障导通阈值则认为故障燃起,小于则认为故障熄灭,每次故障熄灭时刻,计数器计数,认为检测到一次故障导通脉冲;在该时刻,同时检测导通时的故障方向,如果为正方向,脉冲计数器计数一次。直到启动判断定时器定时结束,此时查看脉冲计数器的值,如果大于脉冲阈值则报告为高阻间隙故障;如果幅值增量一直导通则报告为稳态事件;如果脉冲次数不够阈值但大于一个脉冲,则报告为暂态事件,否则为噪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配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故障启动阶段的启动时刻,启动一个启动判断定时器,如果是在全局复归后的首次启动,则启动一个全局复归计数器,计时结束则强制全局复归所有检测算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72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