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434530.7 | 申请日: | 2017-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6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宋燕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时代桃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F23G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陈琳琳;李彪 |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 第二换热器 第一换热器 旋流分离器 压裂返排液 燃烧装置 引出管道 净化 废液泵 排放水 蒸发器 废液 富集 蒸发 浓缩 燃烧 污水 达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和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所述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液引出管道、废液泵、旋流分离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蒸发器和燃烧装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将工业废水通过蒸发的方式富集,进而得到就净化后的达标可排放水,并且浓缩后的污水可以通过燃烧的方式直接净化方式得到处理,这为压裂返排液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具有种类多、成分复杂,单一处理方法无法达标排放、排放量大、COD高、色度高(印染废水)和可生化性差的特点,对于其的处理,一直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工业废水的处理一般遵循如下的原则:
(1)优先选用无毒生产工艺代替或改革落后生产工艺,并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杜绝或减少有毒有害废水的产生;
(2)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和产品过程中,应严格操作、监督,消除滴漏,减少流失,尽可能采用合理流程和设备。
(3)含有剧毒物质废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高浓度酚、氰废水应与其它废水分流,以便处理和回收有用物质。
(4)流量较大而污染较轻的废水,应经适当处理循环使用,不宜排入下水道,以免增加城市下水道和城市污水处理负荷。
(5)类似城市污水的有机废水,如食品加工废水、制糖废水、造纸废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统进行处理。
(6)一些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如酚、氰废水,应先经处理后,按允许排放标准排入城市下水道,再进一步生化处理。
(7)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废水,应单独处理,不应排入城市下水道。工业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是把废水和污染物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利用或实行闭路循环。
对于工业废水,一般采用生物降解法、化学法或物理法对其进行处理。
所述的生物降解法为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毒物质。生物降解法分为厌氧降解法和好氧降解法,好氧生物处理办法是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将废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而厌氧法是厌氧细菌在缺氧或者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酸等。生物处理方法是最便宜的,且不存在二次污染,但是若待处理水中若存在毒性或耐生物降解的分子,特别是工业生产废水,浓度高、色度大,COD值太高,BOD/COD的比值很低,可生化性差,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不能直接采用生物降解的办法,这也是生物降解的局限性。
物理降解法为通过物理作用将水中污染物分离与去除的办法,物理方法包括混凝沉降、吸附、萃取、膜分离等,混凝沉降与絮凝剂的种类、反应温度、使用量以及溶液的pH值有很大的关系,混凝沉降最主要的缺点是产生大量的沉淀;吸附的方式有很多种,交换吸附、化学吸附、物理吸附等,利用吸附剂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污染物去除的程度与吸附剂的性质、结构以及污染物本身的性质结构都有一定的关系。常用的吸附剂主要有树脂、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硅藻土等。吸附的方式处理废水最主要的优点是其占地面积小、投资少、处理效果好,但由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有限,吸附饱和的活性炭的再生和处理存在很多问题;且活性炭的价格高,增加了处理成本,而且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这些缺点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萃取是利用有机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分离去除有机物的方法,所使用的萃取剂一般为汽油、乙酸乙酯、苯等,最常见的萃取剂是甲苯,萃取法的最主要的优点就是耗费低、处理周期短;而其最主要的缺点就是萃取剂自身也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会产生新的二次污染,另一方面是萃取法难彻底去除有机物。膜分离法是以外界能量或者是化学位差作为推动力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而使多组分或双组分溶质和溶剂分离、分级、富集和提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时代桃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时代桃源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45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