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空气供应到车辆的内部空间中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33370.4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8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C·穆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好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益华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8 | 代理人: | 赵飞;郭红丽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通道 空气供应 连接区域 通道出口 中央风扇 空气流 电加热装置 彼此连接 分散式 流出口 流入口 空调器 中和 传输 分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空气供应到车辆的内部空间中的装置,其具有:‑布置在流入口侧的中央风扇,其用于产生经过调节的、特别是借助于空调器处理过的空气流;‑多个流通道,所述多个流通道用于将所述空气流传输和分配到所述内部空间的不同的位置;其中,所述流通道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流出口侧的通道出口或至少一个到其他流通道中的一个的连接区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通道内部,在相应的通道出口的区域中和/或在彼此连接的流通道之间的连接区域中,布置至少一个与所述中央风扇间隔开的分散式电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空气供应到车辆的内部空间中的装置,该装置具有:
-布置在流入口侧的中央风扇,其用于产生经过调节空气流,特别是借助于空调系统调节的空气流;
-多个流通道,所述多个流通道用于将空气流传输和分配到内部空间的不同的位置;
其中,流通道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流出口侧的通道出口或至少一个到一个其他流通道中的连接区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各种这样的装置。所有这样的装置均用于将经过冷却、清洗、干燥或加热的空气流输送到机动车辆的内部空间的不同位置上(例如,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客座椅、后排座椅、侧窗、脚部空间等)。加热的空气流也通过中央风扇来提供。但是,这种情况的问题在于:沿着各个流通道会产生显著的温度损失,这使得空气流必须被过热地引导到流通道中,以便能够在通道出口对这些损失做出补偿。但是,特别是在纯电动驱动的车辆中,总是只有有限的电能储备并且没有足够的动力废热(如内燃机)可用,因此借助于常规的装置实现车辆加热会导致较大的能源损失。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装置,其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将所提供的热能转化为热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将空气供应到车辆的内部空间中的装置来实现,该装置具有:
-设置在流入口侧的中央风扇,其用于产生经过调节的、特别是借助于空调系统调节的的空气流;
-多个流通道,所述多个流通道用于将空气流传输和分配到车辆内部空间的不同的位置;
其中,流通道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流出口侧的通道出口或至少一个到一个其他流通道中的连接区域,
其中,根据本发明,在流通道的内部,在相应的通道出口的区域中和/或在彼此连接的流通道之间的连接区域中布置至少一个与中央风扇间隔开的分散式电加热装置。
布置这种与中央风扇间隔开的分散式电加热装置的优点在于:只在空气流从流通道离开进入到内部空间之前很短的距离或时间上对空气流加热,从而相比于中央加热装置能够大大地降低管路损耗。同时,这种分散式加热装置能够按需控制,使得只有需要被加热的空气流时才会向加热装置加载空气流。
这种分散式加热装置可以具有热塑性支撑结构和装在该支撑结构上或集成在该支撑结构中的碳基加热件。该加热件在施加电流时时自身变热并因此将所产生的热量发送到支撑结构和空气流。
该加热件优选包含碳纤维或碳纳米管。
该加热件可以以漆或气相沉积层的形式施加在支撑结构上。
至少一个加热装置可以布置在流通道的独立的附接元件(Aufsatzelement)中和/或流通道的到其他的流通道的独立的连接元件中。
加热装置本身可以形成连接元件。
热塑性支撑结构可以由流通道的或附接元件的或连接元件的壁的部分区域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流通道可以通过吹塑工艺或通过热成型工艺(特别是通过利用2个热塑性材料板的真空深拉)来制备。
支撑结构可以形成为支撑薄膜。该支撑薄膜的厚度可以为1μm到20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好股份公司,未经瑞好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33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