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板式挡墙与涵洞组合的布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2651.8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4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詹学启;王欢;李传宝;薛峰;李东黎;彭志鹏;徐彩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02D17/20;E02D2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涵洞 锚固桩 板式 挡墙 里程 挡土板 出口结构 陡坡路基 技术要求 结构受力 抗滑稳定 两侧布置 小里程 充填 顶面 检算 抗剪 抗弯 排洪 灌溉 封闭 衔接 冲突 出口 交通 | ||
1.一种桩板式挡墙与涵洞组合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排洪、灌溉、交通及地形的条件确定涵洞中心里程X、涵洞宽度D、以及涵洞角度α;
2)根据步骤1)的涵洞中心里程X、涵洞宽度D、以及涵洞角度α,并假定锚固桩的桩厚度d和桩宽度b,确定锚固桩的小里程方向桩中心里程K1、大里程方向桩中心里程K2、以及桩中心间距L;
其中,当涵洞角度α≥0° 时,锚固桩的小里程方向桩中心里程K1、大里程方向桩中心里程K2、以及桩中心间距L由如下方法确定:小里程方向桩中心里程:
K1=X+B×tgα-D×cosα/2-d×tgα-b/2 (I)
大里程方向桩中心里程:
K2=X+B×tgα+D×cosα/2+b/2 (II)
桩中心间距:
L=D×cosα+d×tgα+b (III)
式中,涵洞角度α:线路法线与水流方向夹角,以线路法线为基准,顺时针时为正,逆时针时为负,90°>α≥0°;
X:涵洞中心里程;
D:涵洞宽度,含涵洞两侧边墙厚度;
B:路基横断面设计时确定的桩外侧边缘到线路中心的垂直距离;
d:桩厚度;
b:桩宽度;
L:桩中心 间距,含桩厚度;
当涵洞角度α<0° 时,锚固桩的小里程方向桩中心里程K1、大里程方向桩中心里程K2、以及桩中心间距L由如下方法确定:
小里程方向桩中心里程:
K1=X+B×tgα-D×cosα/2-b/2 (I’)
大里程方向桩中心里程:
K2=X+B×tgα+D×cosα/2-d×tgα+b/2 (II’)
桩中心间距:
L=D×cosα-d×tgα+b (III’)
式中,涵洞角度α:线路法线与水流方向夹角,以线路法线为基准,顺时针时为正,逆时针时为负,-90°<α<0°;
X:涵洞中心里程;
D:涵洞宽度,含涵洞两侧边墙厚度;
B:路基横断面设计时确定的桩外侧边缘到线路中心的垂直距离;
d:桩厚度;
b:桩宽度;
L:桩中心 间距,含桩厚度;
3)根据步骤2)计算所得的小里程方向桩中心里程K1、大里程方向桩中心里程K2、以及桩中心间距L,并根据下滑力大小进行抗剪、抗弯验算或试算来确定在涵洞的两侧锚固桩的桩厚度d和桩宽度b,直至满足桩板式挡墙的抗剪和抗弯检算要求,再在涵洞(1)的两侧布置相应的锚固桩(2);
4)根据涵洞(1)的结构受力设计,在涵洞(1)出口端的顶面布置对应的挡土板(3);
5)对涵洞(1)的出口结构与紧邻的锚固桩(2)、挡土板(3)间的空隙进行封闭或充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板式挡墙与涵洞组合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厚度d为2.25~2.75m,桩宽度b为2~2.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板式挡墙与涵洞组合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当锚固桩的的桩厚度d和桩宽度b不满足桩板式挡墙的抗剪和抗弯检算要求时,通过增加锚固桩的桩厚度d、桩宽度b或者锚固段长度,并重复试算步骤2),直至满足桩板式挡墙的抗剪和抗弯检算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265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