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痕迹快速显现剂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0542.2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5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兵;黄磊;孙庆东;刘莉;王卫华;伊鹏;郭科建;王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红兵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B01J19/18;B01J4/00;B01F15/02;B01F13/1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杨彪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痕迹 快速 显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痕迹快速显现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原料组成:荧光物质,茚三酮,氧化镧,硝酸银,聚醚F68,乙醇;所述生物痕迹快速显现剂的pH为4.5~6.5;所述荧光物质为曙红Y、荧光素或钙黄绿素;本发明的生物痕迹快速显现剂的指纹显现时间快,30秒内即刻自然显现,无需显影箱或显影仪器,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喷灌包装,对检测物喷射即可;显现的指纹肉眼可见,不需借助其他昂贵的光学仪器,如激光或多波段光源等;本发明的生物痕迹快速显现剂使用面广,不仅能对人体指纹进行显现,而且对人体分泌的体液如唾液、血液、尿液、精斑和女性分泌物也具有快速显现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痕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生物痕迹快速显现剂。
背景技术
指纹技术比起法庭科学的其他领域近年来发展较慢,DNA 技术以及毒物检测技术在近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指纹显现技术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光学显现法的基础上,传统物理方法中常用的有粉末显现法、碘熏显现法。物理方法是利用汗潜指纹对粉末类材料的吸附作用显现指纹纹线,传统的化学方法主要有茚三酮显现法、DFO 显现法、“502”熏显法、四甲基联苯胺显现法等。此类方法主要利用化学试剂和指纹中的氨基酸发生显色反应生成化合物将指纹显现,其中四甲基联苯胺用来显现潜在血手印,血液中的血卟啉和过氧化氢酶反应放出生态压氧,将四甲基联苯氧化成四甲基联苯胺蓝,从而显现出指纹。
传统指纹显现方法在实际案件中使用的频率较高,此类方法在我国公安实战过程中得到了长期的使用,操作成熟方便携带,材料成本较低,在涉及指纹的各类案件中使用频率高。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不足。显影所需时间较长,清晰度及分辨率低,加之一些方法对DNA有一定的破坏性,给后期DNA检验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导致一些重要证据失效,给我们刑侦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潜指纹客体的多样性(材料种类以及背景颜色)以及遗留时效性等原由,传统的方法对潜指纹进行显现,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现代刑侦技术的需要。特别是针对例如胶带、皮肤表面、建筑材料、复合材料等疑难客体上的指纹。
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式,犯罪分子也高速进化。犯罪形式也向智能化、专业化、科技现代化方向发展。刑侦技术对指纹技术的需求日亦明确:要求显现试剂更为灵敏,显现时间更短,并且不借助仪器即可看出指纹,适应于各种环境,使用方法简单,显现技术更为先进,对现场指纹的质量要求更低,对DNA破坏小(不影响DNA的检测)等趋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痕迹快速显现剂。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物痕迹快速显现剂,以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荧光物质1~2份,茚三酮4~8份,氧化镧0.2~1份,硝酸银3~10份,聚醚F68 0.1~0.4份,乙醇90~110份;所述生物痕迹快速显现剂的pH为4.5~6.5;所述荧光物质为曙红Y、荧光素或钙黄绿素;所述的生物痕迹快速显现剂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①以重量份计,将1~2份荧光物质加入45~55份乙醇中搅拌混合至完全溶解,然后向其中加入4~8份茚三酮至完全溶解,得到第一溶液;所述荧光物质为曙红Y、荧光素或钙黄绿素;
②将3~10份硝酸银、0.2~1份氧化镧加入45~55份乙醇中,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加热温度控制在65℃以内,得到第二溶液;
③将步骤①所得第一溶液和步骤②所得第二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液,用碱性溶液调节混合液的pH为4.5~6.5,然后向其中加入0.1~0.4份聚醚F68,搅拌混匀后,灌装至充满氮气的铝罐中,得到生物痕迹快速显现剂。
优选的,所述乙醇为无水乙醇。
优选的,荧光物质为钙黄绿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红兵,未经刘红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0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