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语音检测回音抑制切换音频处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30359.2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5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尚武;金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9/08 | 分类号: | H04M9/08;G10L21/0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语音 检测 回音 抑制 切换 音频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语音检测回音抑制切换音频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本地侧语音检测模块、网络侧语音检测模块、衰减器模块、切换器模块、回音抑制模块、扬声器和拾音器;当本地侧语音检测模块判断出本地正在语音,且网络侧语音检测模块通过语音检测方法判断出网络侧没有说活,则切换器模块把未经回音抑制模块的音频流C转发给音频流E,从而降低音频流E的失真,开启衰减器模块对音频流A进行衰减,避免音频流A该背景噪音影响网络发送音频流E,同时保留网络接收的音频流A的轻微背景音;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兼顾消除必要回音同时减少回音抑制的本地语音的处理,从而减少对声音破坏,最终提升本地发送的网络音频流E的音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P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语音检测回音抑制切换音频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IP网络通话因为IP网络时延,增加回音抑制模块清除模块成为必然选择。如图1所示,回音抑制基本原理是分析接收到网络音频流A特征,然后对拾音器的采集到音频流C,音频流C为混合本地声音B与回音(音频流A)的音频,回音抑制模块根据之前分析对音频流C去音频流A特性,最终得到要网络发送的音频流D。在去除音频流A特性同时,也必然对音频流C中本地音频A特性破坏,导致音频流D相比音频流C对本地声音B的声音还原要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语音检测回音抑制切换音频处理系统及方法,能够消除必要回音同时减少回音抑制的本地语音的处理,从而减少回音抑制模块对本地声音破坏,最终提升本地发送的网络音频流E的音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语音检测回音抑制切换音频处理系统,包括本地侧语音检测模块、网络侧语音检测模块、衰减器模块、切换器模块、回音抑制模块、扬声器和拾音器;
当本地侧语音检测模块判断出本地正在语音,且网络侧语音检测模块通过语音检测方法判断出网络侧没有说活,则切换器模块把未经回音抑制模块的音频流C转发给音频流E,从而降低音频流E的失真,开启衰减器模块对音频流A进行衰减,避免音频流A的背景噪音影响网络发送音频流E,同时保留网络接收的音频流A的轻微背景音;
当网络侧语音检测模块判断出网络侧开始语音,衰减器模块不对音频流A的数据包进行衰减,让网络侧音频流A无损到扬声器,同时切换器模块把经过回音抑制模块处理音频流D转发音频流E,避免音频流A的语音产生回音;切换器模块在切换转发音频流时选择在语音的字间切换,使声音切换更加平顺;一种基于语音检测回音抑制切换音频处理系统提供兼顾消除必要回音同时减少回音抑制的本地语音的处理,从而减少对声音破坏,最终提升本地发送的网络音频流E的音质。
其中:
音频流A为接收到的网络音频流;
音频流A2为音频流A经过衰减器模块处理后音频流;
音频流C为本地拾音器采集声音,包含本地声音B与回音的音频;
回音是音频流A2经过扬声器播放产生的;
音频流D为音频流C回音抑制模块处理后音频;
音频流E为音频流C与音频流D经过切换器模块处理,按时域混合后音频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语音检测回音抑制切换音频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初始状态为回音抑制状态,衰减器模块不对音频流A的数据包进行衰减,切换器模块转发音频流D的数据包,此时音频流A2等于音频流A,音频流E等于音频流D;
步骤(2):本地侧语音检测模块判断出本地是否有语音,如果有语音则继续判断是否本地语音的能量低谷;
步骤(3):网络侧语音检测模块判断出网络侧是否有语音,并保存最近一段时间的检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叙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303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笔迹比对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梁截面多排钢筋安装模型及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