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轴减振器及曲轴减振器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429596.7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7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范明德;任丰琳;董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8 | 分类号: | F16F15/18;F16F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减振器 齿盘组件 筒形件 电磁线圈 电磁组件 减振器结构 扭振减振器 曲轴 曲轴驱动 液体泄漏 周向设置 转速控制 外壁 缠绕 转动 汽车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汽车扭振减振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曲轴减振器及曲轴减振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曲轴减振器包括齿盘组件、筒形件、电磁线圈和电磁组件,其中,齿盘组件连接于曲轴;筒形件以所述齿盘组件的中心为中心,周向设置于所述齿盘组件上;电磁线圈缠绕于所述筒形件的外壁;电磁组件设置于所述筒形件内,且能沿所述筒形件往复运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结构复杂,成本高,控制难度大,后期维护困难,且存在液体泄漏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曲轴减振器的控制方法,采用所述的曲轴减振器,所述曲轴驱动所述齿盘组件和所述电磁组件一起转动;根据转速控制在对应转速下的所述电磁线圈内的电流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扭振减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轴减振器及曲轴减振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工作中曲轴系统会产生扭转振动,使曲轴及有关零部件过早的损坏,影响内燃机安全可靠的运转,同时产生过大的噪声和振动。为解决上述问题,一般在发动机的轴系安装减振器,来减轻或消除曲轴的扭转振动,以下简称扭振。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硅油橡胶组合式扭振减振器安装在轴系上,但是此种扭振减振器是属于纯机械式控制来消除或减轻曲轴的扭动,不能实时准确的对曲轴的扭振进行准确的调节控制,其阻尼特性是不可调的,且产生的阻尼特性使减振器不能达到最佳的减振效果。
为了克服上述硅油橡胶组合式扭振减振器中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自适用电磁感应式电流式变扭振减振器,属于电流变扭振减振器。上述电流式变扭振减振器的主要结构是壳体装有减磨衬套,减磨衬套上设有安装缺口,缺口上嵌入磁铁内芯圆盘,在壳体与磁铁内芯圆盘之间的环缝间隙中注有减振液体。壳体的表面缠有连通的磁感应线圈,在减磨衬套与磁铁内芯圆盘底端相接触摩擦位置表面以及壳体下端,设有若干导电片。利用振动体电磁感应产生交变电流的特性,在内芯圆盘内部设置磁铁,内芯圆盘外面(壳体)设置感应线圈,磁铁和感应线圈产生相对位移,就会在感应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将该电动势引出并经过交直流的转换后,通过感应电流控制电流变液来改变其内芯圆盘的阻尼特性。因电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可受外加电场的控制,从而能够通过调节感应电流来控制电流变液的阻尼系数,从而控制曲轴的扭振及振动幅度,从而使曲轴能够在各个转速下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
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磁流变扭振减振器,通过自适用调压模块通电,曲轴的转速增大,离心力逐渐增大,克服弹簧的弹力,电刷向弹簧的方向运动,在弹簧移动过程中根据实时转速,电刷或者与第二导电环接触,或者与第三导电环接触或者与第四导电环接触,控制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处于有效工作的绕线匝数增加,输出电压变大,由此自适应调压模块会随发动机实际转速的增加,增大输出电压,自适应调压模块输出的三路电压经过电压比较器后,输出其中两路或两路以上相同的电压给AC-DC转换模块,来降低自适应调压模块随曲轴振动的偏差,保证电压稳定,电压比较器输出电压经AC-DC转换模块后为磁流变扭振减振器主体结构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使磁流变扭振减振器主体结构产生对应大小输入电压的强弱磁场,改变阻尼力。
上述电流变扭振减振器和磁流变扭振减振器均属于通过电磁原理控制,但电流变扭振减振器存在电流变液泄漏的问题,上述两者结构均需要配备复杂庞大的控制系统,对应电压信号来实现磁场改变,导致减振系统成本较高,且后期维护难度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维护,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轴减振器及曲轴减振器的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结构复杂,成本高,控制难度大,后期维护困难,且存在液体泄漏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曲轴减振器,包括:
齿盘组件,其连接于曲轴;
筒形件,其以所述齿盘组件的中心为中心,周向设置于所述齿盘组件上;
电磁线圈,其缠绕于所述筒形件的外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95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弹性钢丝拉绳固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