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膜强化脱氮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29308.8 | 申请日: | 201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2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王泓;韦燕霄;杜春艳;刘兵;田红;周璐;甄广印;郭延;胡颖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7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膜 强化 处理 工艺 | ||
1.一种生物膜强化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恒温系统、进水系统、曝气系统、搅拌系统、污泥回流系统组成;所述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主要由主反应器和沉淀池组成;所述主反应器主要由外筒、内腔I、内腔II、顶盖和生物填料构成,其中生物填料以10%-30%倍体积填充于主反应器内;所述外筒主要由顶部法兰、圆柱面、底板、出水立管、内侧支座、出水口I和排泥口构成;所述内腔I和内腔II为中心对称结构,且分别位于外筒内部的上层和下层;所述内腔I由中空圆柱面和外围固定支架构成,位于主反应区上层;所述内腔II从上至下依次由侧壁开孔的上圆柱面、中空的倒圆锥台面和下圆柱面构成,位于主反应区下层;所述顶盖由法兰接口、检测口、进气口、排气口、污泥回流口构成;所述生物膜强化脱氮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进水系统将含高氨氮废水从外筒进水口I由外筒外侧的进水口I经内腔I的底部中心位置泵入,混合液经过上层内循环后从内腔II的外侧四周流入下层,处理后再由内腔II内部的出水立管流入沉淀池,最后从沉淀池上端出水管排出;②曝气系统通过进气泵曝气,将进气引入内腔II的上圆柱面的内部中心位置,使内腔I内部混合液的上升流速控制为0.02~0.2m/s;③沉淀池底部的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经管路回流至内腔I的底部中心位置,污泥回流比控制为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膜强化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由不同粒径级配的多孔材料组成;所述多孔材料的材质为聚乙烯和聚氨酯、尺寸2~10mm、孔隙率大于60%、视密度小于320kg/m3、拉伸强度大于1000Pa、抗压强度大于5000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膜强化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强化脱氮装置运行时维持温度为20~40℃,HRT为1~12小时,MLVSS为2~12g/L,容积负荷为0.5~10kgN/m3/d,通过曝气,控制内腔I的内部的DO值为0.1~0.5mg/L,内腔II的内部的DO值小于0.1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膜强化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系统所用潜水搅拌器安置于底板中心位置,其桨片位于内腔II的下方;所述桨片的直径为内腔II下圆柱面内径的1/4~3/8倍;所述桨片的搅拌速度控制为50~500rad/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膜强化脱氮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负载氨氧化菌、亚硝酸盐氧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细菌,协同强化脱氮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2930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恒温供水系统
- 下一篇:臭氧处理及生物滤池联用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